我们所欣赏的演员、明星、网红,让你喜爱的原因是他的某部作品或者他的某些行为,为什么你会欣赏他或作品?是因为他的行为或者某部作品唤起了你的某个情绪或情怀,激起了你强烈的认同或思考,敬仰或满足,你与这个“情绪”感同身受。
于是你也这个人产生了链接,你会产生喜欢他或者讨厌他的“情绪”,这是因为什么呢?
杰伦啊是因为这个情绪激起你的某部分感受,这个感受让你“链接”到了你与自己的关系,或者你与外界某人、某事的关系等。
举个例子:周杰伦在8090年代人的心目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在8090最青春岁月的时候,周杰伦耍着双截棍走进了无数人的心中(包括我)。
《范特西》专辑里有一首歌叫《简单爱》,这首歌里传递的“情绪”是初恋般的青涩与甜蜜,听完后当时的初恋少女心简直泛滥。
这首歌激起的“情绪”是懵懂中的8090后对于爱情的渴望和美好向往。于是产生的“链接”是:这首歌唱出了你的心里话、你坚定不移的相信歌词里所传达的价值观,你有一种类似“移情”的反应(这个词来自于精神分析,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过程。)
为你疯狂人们因情绪相同(同频)而相互吸引。
所以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你会喜欢或讨厌某人、某事,全是因为对方给你带来的情绪体验、情绪感受是否“同频”。
而被我们喜爱或忧或喜的“剧本”“歌词歌曲”“言论学说”“行为举止”也都是由对方的情绪所带动产生,所以情绪可以用来进行创作。
我们熟悉电视电影的演员,就是用情绪工作的,通过什么塑造人物呢?就是情绪,他们需要熟悉这个人物的所有生长过程、心理活动状态,并且用语言、表情、衣着来扮演这个人物的“情绪”。
当我们知道这些之后,人们利用情绪创造“作品”(小视频、剧本、词曲创作,文章等),这些作品转变成“产品”,价值就产生了。例如我的情绪和认知让我写下这篇文章,如果与你同频,你就会对我有认同,我们就会产生进一步的链接。
如果下次我推荐你看一本书,你就愿意接受这个建议,那么这个价值就产生了。当然无形的价值隐形的价值也会有很多。
产生的“价值”可大可小,不管哪种情绪只要是传递出去,并且产生了影响力,都会造成影响力和价值。例如:你喜欢的球队获胜了,对你产生或大或小的情绪价值,你会因此而产生的消费或流量,那么这些都属于这个球队的价值。
真的好喜欢这张图啊所以微博上、小红书上、抖音上很多明星大V、网红就是通过分享他们的生活见闻,职业技能,让你对他们产生情绪认同,产生价值匹配,他们推荐的产品,你就很愿意买单。这就是通过情绪创造的影响力和价值。
所以你所能创造的价值是什么呢?你每天的情绪状态是如何的呢?如果是焦虑的,恐怕产生的是负面价值,比如一个整天对身边的人或者朋友圈(也就是你的影响力圈)抱怨满天的人,和一个在朋友圈散播知识和正能量的朋友,你会更愿意与谁做朋友,更愿意浏览谁的朋友圈呢?
如果你无法甩掉焦虑、甩掉无助、稳定情绪水平,那么你需要找我来聊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