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宁教授说,情绪是第一生产力。他说员工的情绪是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郑晓明和王蕾两位教授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这个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顶级的学术刊物上,因为他们发现了情绪和业绩之间更加细节化的关系。
当员工带着情绪工作时,会影响效率。如果领导给予肯定和激励的时候,积极情绪上升,消极情绪下降,员工会更多关注帮助同事,做出自愿加班等超越自我的工作行为。
所以宁教授说,真正的管理,应该是努力帮助他人改变工作情境、创造好的情绪、激发员工的动力,控制员工的惰性。
我惊讶地发现,教练的作用和宁教授口中的真正管理非常相似。
教练在和教练对象对话时,会想办法引导谈话的方向,从负向转正向,改变对方的情境。
例如对方说“我感觉很累。”
教练会问“那你想要什么样的状态?”
对方可能会说“我想要状态满满”。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把对方的负向转向正向,并改变了对方所处的情境。
再继续往目标的意义和价值引导的话,对方的正面情绪就被激发出来了。
继续上面的例子。
教练继续问“状态满满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对方会代入到那种状态中去,
教练继续问“那个时候你的表现是什么样子的?”
对方会描绘积极正向的样子。
教练还可以继续问“你的感觉如何?”
让对方的正面情绪激发出来。
当对方拥有好的情绪,就容易激发对方的动力了。
只会回应的领导
我见过很多公司的领导层,管理的时候永远只看到惰性。激烈地回应员工,一幅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也不引发对方正向,除了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本没激发对方的动力,看到对方惨兮兮的样子就认为是对方应该懂了。
解气了的是这些发火的领导,憋屈的是跟随的员工。一次会议,引发一堆负面情绪,员工带着负面情绪回到岗位上,你猜他们做的第一个事情是什么?
宁教授讲过一个词:“非正式组织”。就是指小团队的影响力往往超过公司正式团队的影响力。张之洞的儿子,当年就被湘军内部的“哥老会”陷害。你想想,领袖的儿子都敢搞,这些非正式组织的威力有多大。
所以,领导引发的负面情绪,不会当场被清理,反而会在公司的“非正式组织”里被激发,被传递。
如果公司的天花板源头是在领导者,那么员工情绪的源头也在领导者。
我还记得我EMO(介绍人)许汉生和员工讨论的情境,不管是开会还是总结,每次不管员工状态怎样,不管汉生怎么生气,到结束的时候,对方一定是信心满满,激情满满。这真的是汉生的本事,这才是教练型的领导。
领导如此,员工之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