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宜今年录取了斯坦福,她的妈妈是我的儿时好友,本周我邀请她们来做了一次讲座。
欣宜和妈妈介绍了大学申请思路,在美国读高中,申请顶级名校,需要有非常好的成绩,和令人信服的大奖奖项,来说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个性。
欣宜妈妈建议成绩全A,因为成绩是“1”,各项活动是1后面的“0”。如果没有过硬的学习成绩,活动再多也很难说明自己的实力和责任心。欣宜10年级考SAT,1560。建议最好一遍过,而不是反复刷题。有的大学只看最高分,有的大学要看SAT考试的历史。
9年级开始AP课程,共修16门,考了13门,都是4分、5分。ACT考36,满分。
九年级开始拉中提琴,之前拉小提琴弹钢琴。九年级开始每年考进州乐团,这是非常高的荣誉,九年级一年花了很多时间拉琴。州分成7个小的地区,每个区的高中生都可以去被选拔,一轮轮选拔。进去以后还需要席位选拔。在卡耐基音乐厅表演过。
因为想学理科、计算机,九年级开始参加高水准的夏令营,西门子科学奖,准备数学竞赛,遇到非常多的高手,打进半决赛,全美前300。从11年级,去州立大学选数学和计算机课,因为AP数学已经全部选修完毕了。当时已经知道自己喜欢计算机,选择的都是网络安全项目。
全美科学三大奖项,参加了两个,都得了奖项,对大学申请很有利。申请顶级大学,确实需要大奖的奖项,说明自己的学习能力。
美国还有一个顶级的写作比赛,各种文体都有,写了十几篇,得了几个奖,从州比赛到全国,层层选拔。诗歌得了全国第二名。
公益活动,接青少年自杀热线电话,前期培训半年,然后才能上岗。每周六小时,从下午三点到九点。教低收入家庭孩子小提琴,培训小乐队,每周三次。
参加全美杰出女青年比赛,分五项,面试(五个裁判提问),学习成绩,才艺,健身,舞台表达。非常有收获。对人格很有帮助。11年级在州里比得了四项单奖,州冠军。参加全国比赛,得了写作奖和学术奖。
上了两年早上六点的课程,早上五点就得起床,晚上12点、1点睡觉。也挺紧张。写文章、做义工、刷题,都很需要时间。
欣宜自己的感受:才进高中时不明确自己的目标,当时妈妈要求自己准备材料,觉得很诧异,还想和朋友出去玩。看到朋友们都很努力,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到。而且爸妈为自己研究了很多。这四年压力很大。但是回看一下,觉得还是很欣慰的。哪怕现在没有达到最高目的,也是值得的。
申请了十四所学校,写了几十篇申请,斯坦福需要写十一篇文章。申请文书有规定,比如每篇150字母,“请写出你的五大奖项、十大活动”之类,幸好自己有经历和收获可以书写。
十一年级申请大学,四大藤校,只能选一所,一直想去斯坦福。当时被延迟录取。当时对自己有触动,也紧张。从一月提交,到四月发榜,还可以增加材料。补充了很多拉琴、写作的奖项。
妈妈说,在美国申请大学,很没把握,很难说一定录取。最初只想上好点的私校,后来想去杜克大学。ACT满分时,觉得可以申请更好的大学,全州杰出女性第一名拿到时,妈妈觉得可以去申请斯坦福了。这是累积的,并不是一开始就决定的事情。她的感受,不管怎样,先去做吧,做了总会有收获的。不用在每一步都衡量和计较得失。
欣宜说,爸爸妈妈让自己做的很多事,当时不理解也不愿意,比如10年级就去考SAT,去参加西门子科学奖的夏令营,但是现在回头看看,觉得爸爸妈妈的要求是对的。
欣宜的妈妈说,自己做了很多的升学研究,欣宜的爸爸负责具体督战(爸爸依然可做各类题目)。家里也有争执,因为爸爸更加严谨一些。当然更有很多美好时刻,比如每周三四次接送孩子做义工,母女开车在深夜无人的高速公路上,觉得和孩子的心靠得特别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