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规则会破坏孩子的自由天性吗?
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中,父母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就不会压抑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感受出发,用爱、理解来赢得孩子的合作。符合孩子儿童天性的规则养成,才能让孩子懂得自由的边界。
一、规则是教养而非禁止
很多父母一说起规则就会觉得立规矩就是禁止什么,不让孩子做什么。其实,对于0~3岁的婴儿来说,规则意味着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和习惯。
在孩子的生活,规则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其实是养成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和学习,他们喜欢熟悉的生活程序,重复性的、有规律的生活让他们觉得有安全感,并有利于他们意识到这些习惯的存在,从而逐渐建立习惯。
如果不一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等坏习惯形成再去制定规则,那么规则往往就意味着禁止,执行规则往往会引起反抗。
3岁前的规则应该是保护宝宝自身的安全,以不伤害他人和公物为界限。
父母不仅要解释规则,还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解决方法,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和决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幼儿园的小朋友过上了集体生活,势必会学习一定的社会规则。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的孩子进入小学,会避免一些问题。
学龄儿童不仅仅需要学习群体规则、人际规则,还需要养成学习习惯。
二、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规则不会压抑天性。
破除规则与自由个性的对立关系,归根到底需要认清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我们建立的规则是否遵循了孩子发展的规律;第二,我们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是否尊重了孩子的身心特点。如果做到这两点,规则就不会压制孩子的天性,而父母也不需要为此感到内疚。
这两点在实践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㈠鼓励孩子思想自由;
㈡不制定做不到的规则;
㈢只制定具体的规则;
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记住他们是几岁的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控制能力都有限。所以,即使在有了规则的情况下,也需要我们耐心地提醒。因为规则和习惯需要一定时间去养成,它们不是魔法棒。
㈣规则越具体越好;
㈤用孩子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实战经验:执行规则,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㈠理解孩子,避免火药味;
㈡坚持的是底线,灵活的是方式;
㈢启发孩子思考,从内心认同规则;
㈣偶尔让步,让孩子感受爱与界限;最理想的是,父母灵活执行规则,根据情况,尊重孩子的感受,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在给孩子选择权的时候,父母对当前的情况做出说明并对他提出可行的要求。
㈤避免不规律的生活和规则的随意性。
执行规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父母整合一些方法和技巧,融会贯通,但要做到,不容易。
从一开始,我们就要告诉孩子,我们不是你的对立面,我们和你在一起,理解你,帮助你,引导你,逐步让你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只有这样,规则才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