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6日
——在新的春天里,踏踏实实的生活。
打开《教学勇气》这本书,在书籍的内部首页上,写着时间2020年1月14日,那是我买到这本书,并且开始阅读的日子。《教学勇气》是我和老师们共读的第1本书,也是从这本书开始我进行了疯狂的阅读和持续性的写作。转眼间一年的时间已过,这一年我阅读了很多自己从没想过会读的一些教育类的书,带给我很多收获和成长。前进的道路一直在延伸,行走的步伐永不停止,勇气更新,重拾勇气,再读本书我渴望寻找不同的感悟。
今天阅读“导言,源自心灵的教学”部分。
每当别人得知我的工作是当一名老师时,常常会投来羡慕的眼光,总会说当老师多好啊,有寒暑假和假期,特别的幸福。但对于我而言,除了幸福,与之相伴的还有痛苦和烦恼,当老师是痛并快乐的。正如作者所言,当我们和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看见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时刻,体验到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时,我们是欣喜地。每当教室里每一位学生都能专注于学习时,我总会不由的笑,止不住的喜悦。然而,当教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我们却对此无能为力的时候。当教室到处都是嘈杂声,我用嘶哑的喉咙叫喊着无人理会时,那感觉很糟糕。那个时候常希望自己不是一名教师,这里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这本书恰恰就是在帮助我们这些热爱学生,热爱教学,正在体验快乐和痛苦的老师们。
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是深入的了解教学。面对教学中的困惑,我们须知难而进而非逃避,对其更好的理解和更得体的协调。不了解教学和自己的工作,我们会有一种恐慌感,唯有知己知彼我们才能够做得更好,人与人之间需要配合默契,我们教学之间亦是。教学困惑有三个主要原因:1.我们教授的学科像上面一样广泛和复杂;2.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3.我们教导自己认识自我。前两个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不用过多说,但第3个原因是本书为我们特别提到的一点。既然是教学的困惑,为什么和认识自我还有一定的关系呢?
教学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教学就是教师把自己的内心投射到学生身上,当我们看到学生什么样时,我们便看到了真实的自我。帕尔默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如果我们可以直面灵魂的镜子,不回避自己所探讨的,那么就有机会获得自我的认识。认识自我与认识学生和学科同等重要。
本书探索的领域是教学的自我内部景观,充分描述教师内部景观图画包括三方面。智能,指我们思考教与学的方法,人们如何获知和学习有关的概念,有关学生和学科本质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形式和内容。情感,指在我们教与学时我们和学生感觉的方式,既可以增多也可以减少我们之间的交流。精神,指我们对于心灵和芸芸众生密切联系之渴求的多种响应,一种对生命的爱与对工作的渴望,尤其是教学工作的渴望。将这三者融合起来,构成了教学的自我内部景观,这样的组合全面,更能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发展。除了教师的内心世界,也要不失时机的探索外部的教育学的共同体形式。帕尔默说对心灵沟通的内在渴求成为对外部联系的需求,即我们自己的心灵舒适自在,跟人交往自然就会更加亲密无间。很赞同作者的这句话,当我们心情愉悦时,看什么都是好的。无论我们做什么最能获得实现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有文件,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认为就好比我们参加优质课比赛前的磨课准备,唯有在一遍遍试讲中,在操作中不断摸索,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更让自己胸有成竹,更见成效。
“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是本书的核心问题。在教育改革中,我们一直关注的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么学,越来越偏向于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但作者提出了我们还要深入研究的是“教师的自我是什么样的”,我们需要关注“我是谁”的问题。优秀的教学,需要跟教师的内心世界相联系。教学一定是源自于教师的心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