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些天,很多省份的高考成绩都陆续出来了。
还沉浸在《死亡诗社》的故事情节中无法自拔的我,收到了一条来自高三学妹的消息。学妹考得还算可以,起码过了安徽省的一本线,但也只是刚过而已。
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分数,高不成低不就。
上个好点的二本院校,可以选个好专业,上个普通一本,铁定选不了专业不说,学校也多半是在偏远的地方。
学妹问我该怎么填报志愿?
该怎么选择大学?
选择的标准又是什么?
或者……是不是该去复习?
等来年再战,说不定能考的再高一点,上一个重点的一本,选一个差不多合适的专业。
02
是啊,记得去年在高考分数出来的时候,我就一直纠结着,要是再多考个几十分,也不至于沦落到这种两难的境地。更不会去思考要不要复读一年,去挣回那本就该属于我的几十分。
我跟她说,填志愿那几天,我刚好看了一本书,刘同在里面说了一句话:在城市、学校和专业这三样东西上,如果有两样能满足你,那就走吧。
于是迷迷糊糊的我,就这样下定决心去选了学校,选了城市,选了专业。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后悔,但起码现在对于这一年我经历过的事,遇到过的人,还都没让我觉得当初那个迷糊的我,错了。
上海这座城市,让我这个从小县城里出来的农村娃,看到了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界。
而人工智能这个专业让我知道,我还能看到一个比这要更大很多倍的世界。
在高考填志愿这场比赛中,分数就是筹码,分数不够高,本就没有那么多要求的资本。三者择其二,已然足矣。
但是如果选择复习,我只想说,我那些去年毅然决然选择去复习的同学,今年也都考得很好。原因很简单,他们付出了足够的努力。
复习的成败本来就不是一个固定答案,成败永远在于自己。
03
前段时间来我们学校的那位计算机领域的美国教授,跟我的一次谈话。那是一节课的结束后,由于上课的表现还算可以,老师找我聊了聊。
期间聊到了留学的事,老师问我是否有兴趣。
留学。
我的认知告诉我,留学,尤其是到美国留学,对经济条件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我笑着跟教授说:“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呢!但是……到美国留学这事儿,还是算了吧……”
“那是为什么呢?”
我低下了头,两手局促不安地揉搓着,就是一阵沉默……
他很快看出了我的心思,“一定要靠父母的经济支持吗?”
“我……”
“如果父母有钱又给你钱,那是缘分;如果父母没钱又给你钱,那更是福分;如果父母没钱不愿意给还硬要,那就是过分。”
“本科出不去,研究生出,不行博士再出,有多达至少十年的机会铺在你面前,如果你一次都抓不住,只能说明你还不行,不能把不能出去这件事归结到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如果你不懂得这一点,即便去了美国,你也无法生存下去。”
“其实最后你的求学路能走成什么样,都是在你努力了的基础上,取决于你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留学就是众多选择题中的一个选项。”
04
成长的道路就是这样。机会总是伴随着选择,选择了一个,就意味着对另一个的放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早在千年前古人就说出来告知世人了。
然而,又有谁能在选择前分斤拨两地计算清楚呢?
但是还好,在做出任何一个选择的时候,我们至少知道:这个世上,唯有努力,不负光阴。
嗨,是漫客呀。
一个终究还是选择了坚持写作的小姑娘,不知道写作之路漫漫长长自己能走多久,但既然谁都没法分斤拨两地计算清楚,那就让我试一试吧。
在我的公众号【是漫客呀】你能找到我,那里有我的开始,我希望你能来陪我走,走到谁都不知道在哪里的尽头。
我在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