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这是孔子《论语》里的经典句子。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从王维到苏东坡,从王阳明到张大千,他们无不是从自然山水中调适好自己的情绪,休养了自己的身心,获得了浩然正气。
王维的山水画及理论产生于终南山,留下诗词很多。
王阳明在贵州的龙场悟道,苏东坡在海南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无疑都是人与自然相互动的生动写照。
泰山对孔子的学说无疑也影响不小,“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自然对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的,要数福建武夷山对朱熹的影响了。
朱熹以武夷山为“根据地”,几番做官,几番归隐,最终创办“武夷精舍”,“朱子书院”,朱子理学从此产生并发扬光大,《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达到修齐治平的文化理想。
王阳明的心学一脉相承,简直就是程朱理学的脱胎换骨,一个是内外兼修,一个着重内求。
是大自然的奇山秀水,挽救了那些官场失意的文人,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重新获得了生命的灵感和文化的灵气,挫折越大,他们获得的文化反弹力就越大,文化自觉就越明显。
天下名山僧占多,甚至于中华武术的精华——少林、武当,也与当地山水有关。
由此,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对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
欧洲出现地中海文明,两河流域出现西亚文明,中国大陆出现儒家文明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