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只有两个季节,夏季与冬季,也只有两种天气,下雨与不下雨。
毕业论文——有关麓山南的回归分析 毕业论文——有关麓山南的回归分析从西北内陆出发,最长经过29小时的火车,穿越气候变迁,饮食变化,长沙,更多地像一个停靠点。
我们来过,经历过,感受过,爱过,醉过之后,成为美好的事物。
与湘江的夜风,橘子洲的烟花,天马的烧烤,小吃街的粉,成为细碎的记忆,构成一整部的,个性化、差异化的记忆场。
慢慢地,不会经常想起,却总想找机会回味。
不知不觉间,麓山南路成为一种象征,她不是简单的湖大,中南,师大某所学校的符号,尤其对于湖大与师大学子而言,她是物化的一种生活。
恰巧这是一段与青春相关,与热烈和羞涩相关的时光,所以压抑不住而盛放。
回归,自从离开的时候,回归就成了一种不太可能实现的诉求。
麓山南,是驿站 ,我们注定是歇脚,补齐粮草,打马再上路。
我们能回归的,也只有一次团聚,一声问候,一句祝福。
毕业一年之后,才敢动笔,写一些关于麓山南的回忆,因为那么重要,那么美好。
关键词:离开、回归
第一章:绪论
南之夏
凌晨四点,火车到达长沙,气候闷热,深夜的麓山南路,树荫与路灯形成明暗的光影,像是一条时光隧道,从东方红广场步行到家润多门口,路灯拉长我的影子,时间变得很慢。
一步一步的踩着光影的明暗 ,像是数着人生的经历,明亮、低谷,再到明亮,空气中有一种温闷的气味,路边山脚的人家有声声犬吠。
走到超算中心,马路中间有一颗树。
我回头望,与向前看,是一种南方的夏天的味道,心中有一种欣喜,这是一座特别的城市。
学校没有严格意义的区域界限,没有围墙,没有校门,公交车在校园穿行,校园网的覆盖算是粗略规划了校园范围。
住的地方,与师大相近,另外的住宿区后门就是中南,横向的麓山南与纵向的天马之间,成为学生们共同的生活范围,这里几乎可以承载所有的需求,学校,专业,地域,文化,饮食,这里形成一个多元、融合的场域。
恰如冲撞与接纳的青春,麓山南,杂糅的荷尔蒙和至纯的感情,构成的这个年龄段的矛盾体,像苍蝇馆子的米粉店和山风吹过的清晨。
恰好,麓山南!
第二章:研究背景与意义
于是,麓山南
年轻的时候,不要有一场惊艳的遇见,不然,离开后的半生,都在遗憾和回味。
每日从天马走到图书馆、教学楼的时间里,我们并不觉得这是一场多么特殊的经历。
也只有离校的时候,才发觉她的美,也真正是离开很久以后,相册里,师弟师妹的朋友圈里,午夜的梦里,所有的一切开始发光,惊艳。
岳麓山的每一季,是不同的油画;书院午后的阳光,树影斑驳千年;
红木地板老建筑,雨打在图书馆的窗户上,绿荫中的老图书馆,球场的汗水酣畅;
先生的旁征博引,新影院和师大的姑娘的长腿;
北楼的紫藤花开又被雨水打落。
有一年,雨下了几周时间,晨起后,在宿舍迷蒙,舍友安静,剪片子的魂游在光影世界,写文章的闲散着心里的想法,读书的靠在床头翻着厚厚的读物,看电影的不断回味同一个情节。
那是一个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当下,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
书翻回一页,写字的敲完故事的开头,看电影的咂摸上一幕场景,剪片子的思考上一帧的衔接,一滴雨从窗台飞回屋顶,我们什么都不等,什么都在。
不知道什么时候天晴了,阳光久违,从阳台晒进来,剪片子的和开电影的摘下耳机,读书的下床,写字的合上电脑,大家站在阳光里微笑。
换衣服抢场子打球,洗头发打电话约姑娘爬山,只是一次天晴,我们就可以快乐很久。
于是,雨伞开花的麓山南,变成了日光倾城的年华。
于是,麓山南。
第三章:麓山南的回归分析
故事与风物
走过麓山南路的每一株树木,都是一首心事。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发生的时间不同,发生的地点相似。
难以启齿的,终将遗忘;光芒万丈的,终将过往。
只不过都是颜料,涂抹了各自的青春、大学、麓山南。
天马的烧烤
可以承受的价格和不可以实现的牛逼,都在这里,相当不错的味道和露天的交流环境,灯光昏暗,酒精上头,那时候的姑娘都那么美,那时候的兄弟都那么傻逼,暴雨来的时候,五花肉有天上云彩的味道。
天马的烧烤时代结束,姑娘眼角的皱纹也很美,兄弟们西装革履看起来也是衣冠禽兽。
岳麓山与书院
不知道爬了多少次岳麓山,感觉就是驻岳麓山导游处;不知道去了多少书院,差不多能把学费挣出来。
一起爬山的人,爬着爬着走到了一起,爬着爬着也就走散。
用学生卡跨越书院门的时候,有一种隐约的骄傲。
麓山南路走到头是书院,却左拐右拐躲藏在岳麓山脚。
冬天坐在书院木栅栏晒太阳,影子留在千年前的石碑上。
身旁游客熙熙攘攘,我们在自己的暖阳里隐藏。
雨季
在麓山南的日子里,总会被不经意的雨淋湿一场。多雨的气候让这座城市潮湿,连绵的雨天内裤都干不了。
离开的后来,天气好的时候,你想起长沙的雨季,下雨的时候,你也想起长沙的夜雨。
于是,麓山南的记忆总是湿漉漉的,阳光出来的时候,你就想着拿出来晾晒。
怕她霉掉,长出蘑菇,就像害怕从记忆里翻出新的遗憾。
故友此去经年
几乎遇到了全国各地的朋友,吃过不同的地域的零食,喝过不同口味的酒。
两个眼睛不一样的坨坨妹,有两种不一样的美;
见过爽朗美丽的姑娘,一遍开着大尺度的玩笑,一遍眼泪滴在手背上;
大高个北方姑娘,天天要给家里打电话,最后家安在了麓山南不远;
写论文很厉害的小哥哥,去了机场管理飞机;
西北的吃面食的胃,留不住想看世界的南方大眼睛;
吃肉的佛系帅哥,还在午夜的机场等一艘船;
一直心心念念想去上海的,在深圳的阳光里晒得更黑;
留胡子的胡子留的更长,谢顶的孩子植发还是可怕的呆萌。
喜欢拍片子的,坚持着对自己艺术的感觉,以前追求的镜头语言的极致,现在也开始考虑点击率和广告。
此去经年,良辰好景虚设。
却也开始疑惑,当初一起虚度的年华,是不是才是真正的想要的生活。
回归
终究会像小船,在风浪里随风颠簸,而麓山南,就成了一座岛屿;
我们都会有各自的生活,而有关麓山南,是我们谈起,想起,都会笑和想念的记忆。
回归,可以回来,能否归去?
第四章 致谢
帅哥,炒饭炒粉 ?
凌晨五点,沿着麓山南路走到天马,天马的夜宵摊人渐稀少。
老板看见我,依然笑着,帅哥,炒饭炒粉!
一碗炒粉最适合温暖雨夜的游子漂泊。
一段麓山南最适合安放兵荒马乱的稚嫩。
毕业论文的致谢应该是最认真最用心写的部分,总觉得需要感谢的太多,篇幅总是不够。
停笔的时候,总是遗憾,遗憾的,才学会珍惜。
我们到底在感谢什么,感谢父母,感谢导师,感谢朋友。
其实,感谢的,是让我们能够遇见的和我们现在遇见的。
天还没亮,岳麓山上有点点星光,回头看走过的路,树荫斑驳,光影明暗交替。
这是麓山南路。
我们走过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一起在宿舍和食堂写的《麓山南》,如今,唱歌的人四散在长江的两边。
有关麓山南的毕业论文
来自卜辞而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