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阿德勒心理学,与爱人探讨孩子教育问题,并梳理了教育理念的发展,分享给各位伙伴。
一、棍棒底下出孝子
人不打不成器。
那个年代,哪家孩子不挨打,哪个学生不挨揍。
印象中,粉笔头、黑板擦、扫把、教鞭棍,都随时可以成为老师手中的武器。
家长的武器更加齐全,三角尺、鞋底、擀面杖、巴掌,应有尽有,实在气急了,切菜刀也可以吓唬一下,至少找下大侠的感觉。
家长跟老师说话,从来都是一个腔调,孩子交给你啦,你随便管,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小兔崽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放心,只要别真打出问题,破点皮啥的,没事。
那个时候,似乎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从来没有感到打孩子有什么罪恶感。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二、表扬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似乎是从独生子女成为主流的时候,社会上教育孩子的方式突然发生了转变。
家长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爱护之情,孩子都成了家里的宝贝,捧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
大多数的家长选择了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打骂基本没有的策略。
很多教育专家提出,对孩子应该进行表扬。因为从大量研究证明,表扬长大的孩子,更有自信心,更有创造力,而那些被批评甚至棍棒教育长大的孩子,通常更加有戾气。
总之,就是提倡家长、老师不要再暴力管教,要文明,要表扬。
于是在有孩子的场合,到处是表扬孩子的话,家长突然满嘴的溢美之词,似乎这一代的孩子,个个都是天才,个个将来都能成为科学家、企业家。
三、正确表扬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经过大量的实践,教育专家发现表扬似乎也有问题,孩子们对表扬有些免疫了。
过去实在过于淘气了,家长还可以暴力执法,现在到处都在说要不能暴力,暴力对孩子身心成长都不利,甚至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人生道路。
这么可怕的后果,没有哪位家长、老师愿意尝试了。
结果导致家长、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教育专家适时站了出来:表扬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对孩子表扬不能泛泛而谈。
“孩子你真厉害”“宝贝你真棒”,这样的表扬太空洞,根本起不到表扬的作用。
应该把孩子做的好的具体事情说出来,具体点明确出来,让孩子知道那就是标准,今后按照那样的标准去做,就是优秀,就是好孩子。
于是,家长、老师又开始新一轮的表扬教育。
不仅仅如此,专家还由此及彼,认为表扬不仅仅对孩子有效,即使对大人同样管用。
比如跟爱人说话,不要单纯的说你做的非常好,你近期进步很大。
而是更加具体一些,更加有针对性一些。
你近期在家陪伴我们的时间变长了。
你近期对待孩子的耐心增强了。
你近期能够跟我们平心静气的沟通了。
你近期很少无缘无故发火了。
只有这样明确具体的表扬内容,对方才能够知道今后怎么做。
四、不能批评也不能表扬
当正确表扬的理论大行之道的时候,突然又看到阿德勒老师提出的理论(至少对我或者身边的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是新理论),既不能批评也不能表扬。
表扬或者批评,实质上是一种控制别人的心理。
表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更加主动去完成一些事情。
比如表扬孩子成绩进步很大,背后的想法是希望孩子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批评孩子某一件事情做得不好,背后的想法是希望孩子今后不要再这么做了,要按照我说的正确方式做事。
所以,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实质上都是操纵孩子行为,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的方式。
听起来确实有些道理,并且现实中也确实发现了表扬带来的问题,有些孩子为了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会刻意营造一些做好事的机会。
比如把自己的物品交给老师,说这是自己在马路上捡到的,这叫拾金不昧。付出自己的物品,就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阿德勒老师说,这就是表扬教育的副产品、后遗症。
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可能让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会刻意迎合别人的价值观,刻意做一些令家长、老师高兴、满意的事情。
五、要鼓励。
不能批评,不能表扬,只能鼓励。
也许是文化的差异,或者是翻译的问题,刚开始看到这个解决方案,感觉有些莫名其妙,鼓励跟表扬似乎差别并不大?
我们坚持了这么多年的表扬,不就是为了鼓励孩子按照正确的方式做事,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吗?
阿德勒老师强调,正确理解鼓励,首先要理解一个概念,叫“课题分离”。
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想清楚,如果孩子不好好学习,孩子将来没有找到好的工作,没有学会自食其力的能力,最终受害的是谁?
想清楚这个问题,就可以实施“鼓励”大计了。
具体做法是,不去居高临下命令其学习,要努力帮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
这里的核心是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六、疑问
道理确实能够讲通,逻辑上也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似乎无法解决很多现实问题。
记得有一位同事分享过自己孩子的故事。
还有半年就要高考,但孩子就是学不进去,自己看着特别着急,但就是没有好办法。
有一次,实在对孩子的这种状态感到窝火,已经发展到几乎动手的地步。
孩子说道:你是我爸爸,你打吧,我肯定不会还手。但是,就是你再怎么打我,我还是学不进去。
这位同事马上无言以对,只能被迫退缩了。
遇到这种情况,不找到鼓励是否管用呢?
或者说,这一整套理论,实际上并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