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4号微信朋友圈河南,陕西,湖北,江苏都下了很大的雪,朋友圈一片大雪,这雪花一直弥漫到对于雪的渴望越发强烈,然后想要带娃去北国雪乡看雪,然后想要去北京看雪。
于是在这片对雪的渴望中,儿时的记忆一点点生发,在脑海里清晰起来。
一,想念童年冬天的大雪
北方的雪通常是一个晚上睡起来,第二天忽然发现,哎呀,打开房门一看,雪竟堆了尺把高,走不出去了!
接着大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扫出一条道来,从堂屋扫到灶屋,接着生火做饭。柴火做的红薯稀饭还在锅里咕嘟,馒头包子还在蒸笼上冒着热气腾腾的白烟,接着我们该起床了。
堂屋太冷了,吃饭就是直接在灶屋,靠近烧火的地方最暖和了,喝碗热乎乎的稀饭,啃个包子,穿上厚厚的棉袄棉裤,整个人裹的想只粽子,接着就背着书包去上学了。
雪一大,棉鞋要湿的可能性就大很多了。
聪明的母亲除了给我们裹上帽子围巾密不透风外,还会给棉鞋包裹上塑料袋。
80后物资相对匮乏,那时候既没有冬天保暖又颜色好看的儿童胶鞋,也更加没有雪地靴之类,母亲就在棉鞋外套了几层家里化肥袋内层的塑料袋,然后用麻绳包裹几层,绑紧,就这样我们在及膝深的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斜挎着书包去上学了。
放学回来后,麻绳早松了,可是六七岁的我们也知道不能把塑料袋拿下来,就算松了也要穿回家,包裹着鞋底的部分。
到了后来母亲更聪明了,直接让我们穿着棉鞋,棉鞋外套着大人穿烂补了补丁但不舍得扔的胶鞋,这样不管是刚下大雪还是雪化后,都可以保证棉鞋是干的。
那时候真是觉得母亲好聪明啊。
二,想念童年冬天的冰凌和冰块
作为出生在中原农村的准80后,儿时回忆的冬天除了白茫茫的大雪外,还有很大的回忆就是化冰时的冰凌。
砖瓦房子高高在上,然后雪水从房顶滴滴答答往下滴,地下积满了水,小脸冻得通红,却丝毫不会减弱玩耍的心。
第二天一早起床,哎呀,房顶上那是什么?
透透亮亮白白细细长长的,像是红萝卜一样的大冰凌挂在房顶,然后我和表兄弟姐妹们就高兴坏了,在奶奶家的屋檐底下搬来凳子,拿着长长的竹竿,把冰凌从房顶上捅下来,然后把表面一层吹化,拿着冰凌条当冰棍吃。
到了最后,就拿冰凌条打起雪仗,乱扔一气,地上湿哒哒全是水,我们是高兴坏了,爷爷奶奶却要善后,用烧火的柴灰填出一条干的路,不然用布纳出来的棉鞋底儿可是要湿透了。
除了雪,冰凌当属童年冬天排名第二的美好回忆了。
除了冰凌,还有冬天河面上的冰。
小时候冰还很厚,我们可以直接在河面上溜冰,滚来滚去,当河面冰块化冻很薄不能上去时,我们就在河边拿冰块上来,用圆珠笔笔壳在冰上吹一个洞,然后拿一条麻绳穿过洞挂起来玩。
即便冻的手通红,脸通红,腿脚麻木,却是十分开心。
三,想念童年早读时用油漆罐做的微型烤火炉
哥哥是82年出生的,我是84年的。我读小学一年级时,他读三年级,那时候还要早晨5:30早读,早晨5:00最迟5:10起床,晚上晚自习是7:00到9:30,春天夏天秋天倒是都好说,可是一到冬天就太冷了呀,尤其是深冬季节,寒冬腊月,还有过完年后的倒春寒,下雪不冷化雪冷的季节,手都冻的伸不出来,哪里能写字?
因为家里有很小的用完的油漆罐,聪明机智的哥哥就用钉子把油漆罐旁边钉几个洞,里边装了烧得红彤彤的木炭,拎着去学校,顺便用报纸装几块木炭。
上课的时候就乖乖背书看书,手缩在奶奶做的棉袖筒里保暖,课间休息的时候,就要烤火了,发现火快熄灭时,哥哥就拿起油漆罐的手柄,呼呼呼在空中抡几圈,然后能看到油漆罐中的火苗红彤彤的,然后就知道火生起来了,几个跟他玩的好的男孩子都凑过去烤火,我也总是去找他借火炉。可是小时候他是不爱跟我玩的,也不怎么甩我。
作为一个80后被罚款生出来的二胎,我从小就是在这么险恶的生存环境下长大,所以你们懂的,人总归是要努力求生存,讨好别人来获取自己存在的一席之地的。
现在开放二胎,老大却感觉受到了深深的威胁,对于父母各种威逼利诱不准生二胎。
哎,时代真是变了。
四、想念童年冬天外婆家的年夜饭
儿时的年最是有年味。
从小年农历23之前就开始贴锅贴,包包子,置办年货,大概90年92年的时候,那时候我6岁到8岁,对于家里的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年三十晚上在外婆家吃火锅。
因为姨夫在镇政府给领导做饭,所以姨夫做的饭总是特别好吃。
年三十晚上三个舅舅和小姨姨父外公外婆还有伯妈就一起在外婆家吃年夜饭,几个在外工作的舅舅都是年三十下午刚到家,年初四初五就又要赶回去各自忙,所以年三十晚上这一餐年夜饭就格外珍贵,格外具有团圆意味。
年夜饭很是丰盛,最中心的是酒精炉火锅,周围有凉拌牛肉,凉拌豆腐皮,炸麻叶,油炸花生米,凉拌菠菜,凉拌藕片,还有油炸藕夹,油炸鱼块,油炸茄子,油饼,火锅里就是素菜丸子,丸子是用肉和青菜面粉一起搅拌调味,然后油炸,还有酥肉,莲藕棒等一堆从小年二十三就开始准备的年货。
这些年货一般都是油炸好几筐,北方俗称“下锅”,找一个不那么忙的日子,肉菜油买齐后,生硬柴大火,一直能炸几个小时,先炸莲藕素菜类,后来炸油饼,最后才能炸鱼块,不然油就会有腥味。油炸类的菜全部做完后,就放在堂屋用报纸盖着挂起来,吃的时候就捡出来放盘子或者瓷碗里蒸来吃,年三十的年夜饭上这些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会悉数拿出来,吃上最丰盛的一餐。
做这么多,也为了客人来家做客时能够吃好喝好。
年夜饭后妈妈和小姨就洗碗洗盘子,舅舅们伯和姨父继续陪外公喝酒聊天,我和哥哥表妹坐在旁边听大人们说话。吃零食嗑瓜子剥橘子,吃着吃着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晚上九点多,冷呵呵的,然后父亲带着醉醺醺的酒味骑着一辆28自行车载我们一家四口回家。回家就钻到冷呵呵的被窝睡觉了,等着年初一早晨还要早起。
五,想念童年大年初一早起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讨压岁钱
从放寒假开始我们晚上就会睡到很晚,然而大年初一那天母亲一定要早晨五点多就叫醒我们,说是这一天是一年的第一天,如果晚起这一年都会是个懒鬼。
然后我们和哥哥就会一大早被叫醒去和爷爷奶奶磕头。
爷爷奶奶通常还没起床,我们就使劲在门口叫,爷奶,我们来给你们拜年了!
爷爷批了棉袄过来给我们开门,爷爷在地上铺了报纸,奶奶也醒了,看到我们很开心,哥哥和我跪在地上磕头,磕3个,说三次:爷奶给你们拜年了!
爷爷奶奶很开心,奶奶一直笑得合不拢嘴,等我们嗑完头,奶奶从枕头底下拿出来2张崭新的10块钱,我和哥哥一人一张,后来经济好了,压岁钱变成20块,50块,100块,200块,然而随着年味越来越淡,我们也没有那么期待过年了。
鸡贼如我,总会观察奶奶给了外孙外孙女们多少钱,通常都是5块钱,但是也都是崭新的,没有用过没有任何褶皱的。
这让我油然而生一种优越感:哥哥和我果然是里孙,还是里孙亲。
然而爷爷奶奶只有爸爸一个儿子,有6个出嫁的女儿,有很多个外孙外孙女,总体来说,更多的压岁钱还是给了外孙们。
不过表姐妹们都撅着嘴说,外婆不喜欢我们,只喜欢哥哥和我。
我想,他们说的大概是对的吧。
六、想念童年过年时放鞭炮吃饺子还有跟大人去走亲戚的回忆
小时候总是会放鞭炮,小年二十三放一次,年三十晚饭前放一次,贴春联,大年初一起床吃饺子前放一次。
小时候是真喜欢吃饺子。一年到头吃不了几次,农村的饺子用的大葱,大肉,都是特别天然无添加的,味道也调的好,满满的一大碗饺子,吃完还要喝上一碗饺子汤。
大大的满足感。
过了初七初八走完亲戚,走亲戚最好的就是可以吃到好多好多好吃的。虽然小时候走亲戚很不方便,又是下雪下雨又是一路泥泞,而且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提前通知,骑着自行车走亲戚,带的大多是猪肉檩条,2包白糖,还有一包糖果饼干之类。
走亲戚回来还有的回礼,这回礼大多是油炸麻叶。
麻叶是二姑家做的好吃,麻叶皮擀的厚实一些,有些是面粉加鸡蛋加糖和芝麻,有些是加盐和芝麻,有甜的咸的,真是好吃的不得了。
我家的麻叶做的没那么好吃,而且父亲烧火时有时候火烧大了,就会糊掉,然后母亲和父亲就是一顿冰凌哐啷拌嘴。
我小时候最不喜欢走的亲戚就是很远午饭又少的奶奶姐姐家也就是我姨奶家的儿子,我叫表伯的。去他们家走亲戚只有4个菜吃,而且是2个凉菜,2个热菜,人还没吃饱,结果就收盘子走人了。回家还要走2个小时路,吃的东西还不够路上耗费的能量。
那时候去表伯家走亲戚就是各种不满意,而且吃饭时也不说话,吃饭氛围不好,冷冰冰的。后来长大一些,亲戚还是要走,然后才慢慢明白不是每家人都像我家和外婆家一样有一些钱,表伯家是真的穷。不过表伯做黄酒的手艺很好,后来母亲也有帮他们卖黄酒,推销给很多人,慢慢的日子总归是好过很多。
现在老家的刘集黄酒已经很出名了,政府还专门建了刘集黄酒的生产基地,帮助把刘集黄酒卖到全国各地。
走亲戚最喜欢的是去外婆的哥哥家,我叫舅爷的。
舅爷家当时的房子很大,盖房子用的砖头也很新,舅爷家有2个表舅,他们在一起连着盖了2座房子,用一个大院子围起来。
院子里是很洋气的水泥地。
我家当时是泥巴院子,下雨或者下雪,总是坑坑洼洼的,还会把新鞋子弄脏,这让我很是苦恼,而舅爷家是很洋气的水泥地。
我就觉得他们家一定是很有钱才能够住这么好的房子。院子里特别干净,下雪下雨后的积水哈很快就会从流走,院子里干净又整洁。
吃饭时舅舅们跟他们的表弟他们的舅舅聊天喝酒,兴致很好,欢声笑语一片。
在舅奶家吃饭气氛很好,我猜舅奶年轻时肯定是个大美人,因为我有印象时见到她,她都还算是漂亮整洁的,她头发虽然花白,也还是梳的很齐整,还挽着发髻带着夹子。以至于后来我高中时读《琦君散文》,台湾作家琦君写到的旧式发髻,我都会想到这个漂亮又开朗的舅奶。这个舅奶看到我很是高兴,而且最好的是,他们家的菜永远是热乎的。
菜开始不多,刚好够吃,一会儿加多一个菜上来,一会儿加多一个,而且开始上的菜凉了后还拿回去重提回锅加热,味道还好吃的不行。
我在想,我现在对于美食和农家菜的挑剔,大概是小时候给镇政府的官员们做菜的姨父还有这个舅奶给惯出来的。
七、怀念童年时太多的美好
童年时冬天的回忆太多美好,有每年只能大年初一的新衣服新裤子,还有巧手的大姑和三姑给哥哥和我新做的棉鞋,还有很多的压岁钱,还有男孩子玩我也偷偷玩的摔炮,还有花戏台(一种米花膏),还有很粗很甜的甘蔗,2块钱一包的4个面包——纵使后来吃了很多各种口味的面包,童年5毛钱一个的面包味儿都在记忆深处,永不散去。
现在长大到了广州参加工作,成家立业,看到广州人过年都要逛花市,去了岭南印象园,也看到广州人的童年吃的美食比如鸡仔饼等,虽然这些跟我的童年并无太大关系,然而我知道这会是女儿童年关于年的珍贵回忆,我想我会好好的守护她的记忆,让这些美好在她的回忆深处,不管何时想起来都能面带微笑,有力量前行。
仅以此文献给我的家人,我勤劳的母亲,帅气的父亲,任劳任怨已经过世几年最爱我我也最爱的奶奶,献给我高大有威严的爷爷,献给在教育事业上贡献一辈子的外公,献给一辈子目不识丁却为家人奉献出最大的爱和善意现在已然老年痴呆接受子女们孝顺的外婆,献给和我相爱相杀一母同胞的哥哥,献给我亲爱的舅舅舅妈们,姑姑姑父们,小姨姨父,表兄弟姐妹们,还有从行动上支持我勇敢做自己的老公,还有我可爱的女儿,我爱你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