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木前几日的一篇演讲辞

作者: 红枫子木 | 来源:发表于2022-06-04 15:55 被阅读0次

    开始今天正式的演讲之前几日前,我想向大家描绘一个场景。那是这周一晚上延时服务结束后,我走在通向校门的楼梯上,看见的场景:一大片一大片的乌云扣在天上,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虽然它们彼此间都尚有一定的距离,共同构成的整体确是统一的;太阳在八点半已经落下去了,掺着一缕晚霞的惨淡白光从云的缝隙中透出一点,给我以一种美的震撼,我想大家应该也或多或少能从中感到一些美感吧。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先生说:“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的方式。”这话是我十分赞同的。因此将这个场景作为我今天演讲的开场。

    而想必大家也清楚,阴云密布是甘霖降至的体现。在此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各位同学(老师)有没有每次下雨都害怕家中房屋倒塌或自己或家人生病的?(顿一顿,有人笑的话不要跟着一起笑)应该没有吧。但是老舍先生却在《骆驼祥子》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话: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就着这段话,我想跟大家聊两个问题:第一,世界的没有公道是否可以怪罪在雨上,我们应当如何思考不公世道中诸如雨的一类事物?第二,现今的社会不再像老舍先生笔下那样随着一场雨,就添几个妓女或小贼。这无疑是社会的进步。那么在当今社会,我们作为青少年又当如何摆正人生态度,如何行事呢?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首先,关于是否可以将社会不公怪罪在雨上。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应当先明确,由于社会资源的掌握不均,权力分配又从没拥有过一个真正完美的可大规模实行的制度体系,社会不公一直或大或小的存在。问题同其他一切客观事实一样无法避免,我们也因此可以选择坦然地接受它们。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子木先生说:“所有人与事都不过只是一种形态,先接受,再思考自己对其的态度会更好。若觉得态度可能会伤害到自己,就停止思考态度,只将人与事当作形态。”我同诗人永昙一样盼望着对于万事万物都可以好聚好散而非好聚难散,对心中恶念或许尤其如此。因此,我每每遇上不公之事,都期盼着自己能够在有朝一日参与对其的改进,并同时“三省己身”。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也该是吾辈青年的榜样。当然了,诗人霾海说“茅屋纵为秋风破,隐者自难改其乐。”若是各位认为对这些事情的厌恶是无法或不必管控的情绪,也请保持己见。但若是诸位想要保持自己的深恶痛绝,请务必睁眼看看,看看雨水的无辜。漫天水滴不会辩解什么,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变化,局面多么不堪或是优越,它都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换言之,是一种必然存在的客观事实。就像世界上一定有真理存在一样,它一直都在。当然了,不论如何无辜,当它在不公的世道飘下,也确实造成过甚至是正在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后果。犯错了就是犯错了,被说两句似乎无可厚非。但我认为吾辈青年,应当在遇事逢人之际思考一下,这个或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主观因素的话,南派三叔先生借吴邪二叔之口说出的“遇事先求动机”是促使我们做出相对客观抉择的优选;若是客观因素,如雨不论如何都会飘下,不过苍穹下的社会不同时。我们是否该尝试着改变社会,而非斥责雨呢?或许大家心中还带着一些对未来的不解与迷茫,那么接下来,我就就着社会变迁聊一聊我们新时代青少年应当怎么做,才能做到所谓无愧于自己与时代,不负韶华,绽放自己的光彩。而对于当今时代,我想以现代诗人海子的一首代表作品《以梦为马》来作为切口探讨。

    在那篇文章中,海子先生开篇便说自己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这或许乍一看有些伤感,但却是我们作为青少年,作为未来的社会资源掌管者首先应当认清与接受的。霾海先生写过“凿海增其广,难载世界伤;著书千万章,未尽人世凉。”他感慨即便如何扩大人类生存的土地,也难以承载世界上无数人的无数伤痕;撰写了千万章肺腑真言灯塔之语,却依然没有道尽人世的悲凉。正如曹文轩先生在《山羊不吃天堂草》中说的“认真想起来,这个世界不太好,可也不太坏。”这不恰是社会的现状吗?问题无法避免,我们便应当自我减轻甚至努力消除其对自己的影响。子木先生提出的子木定理第三条说“微小的情绪积压会导致个体看似突然的剧烈改变,且通常不会是多么正向的改变,因为微小的美好常很难被记住。”你我现在都还是年轻人,可是社会的担子是马上要交到我们手里的;退一步说,即便一些同学认为独善其身即可,家庭的责任也总要来呀,学业负担也确实会在未来十几年内加重呀,对社会黑暗面的了解总会越发深刻真实呀!因此,如何调整自己对负面事物的看法以尽量保证遇事能发挥自己的全部实力呢?我认为,应主要在态度上进行调整。在这方面,霾海先生已给我们做了示范,归结成一句话就是“抚膺叹路遥,前方复前方”。这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抚摸着胸口感慨路途遥远,但还是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行。正如子木先生说“所有人与事都不过只是一种形态,先接受,再寻思自己的态度会更好。若觉得态度可能会伤害到自己,就停止思考态度,只将人与事当作形态。”这样一来,不是对我们自己更好吗?时代一定不会不以痛吻我,但正如我过现代朦胧诗代表顾城先生在他的代表作《一代人》中说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们应将自己的初心留下来,本学期将要学习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体现了作者为坚守自己付出的代价,但霾海先生说“茅屋纵为秋风破,隐者自难改其乐”、又说“千般说法你独行己路,那总有天堑亦是坦途”,只要努力的方向与方法适合自己,就一定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这是我所坚信的真理,我也愿将它说出来,与大家共勉,与大家一起成就!


    这是子木近日在学校中进行的演讲比赛的一篇演讲辞,主要探讨了子木认为当代青年的种种与一些社会现状的种种。由于其中有两个子木的新成果,即把“本我、自我、超我”类比至社会学及“适度增大心理节”理论,我决定将其发表。另,子木不是我的真名,所以学校中将“子木先生”用作第三人称,各位误瞋怪。这两个成果都只是简述,且这篇东西是仓促之作,有种种不足望谅解。两成果详述敬请期待!

    求赞求评论求关注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木前几日的一篇演讲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jh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