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返基辅
再次回到基辅,我们首先来到了乌克兰大饥荒纪念碑。这里竖立着一个瘦骨嶙峋的乌克兰小姑娘的青铜雕像,她因饥饿而绝望的眼神令人心碎。就在本文初稿即将完成之际,时任总统波罗申科在她面前长跪不起,沉痛哀悼乌克兰大饥荒中饿死的约500万乌克兰人。乌克兰大饥荒并非发生在沙皇俄国,而是发生在所谓的社会主义苏联。
乌克兰大饥荒纪念雕像事情要从俄国历史上的农民问题说起。19世纪中期农奴制改革之后,俄国农民仅仅获得了人身自由,绝大部分没有被赐予土地。过去依赖贵族庄园他们尚可解决起码的温饱问题,而现在成千上万的贫苦农民流离失所走投无路。于是,农民问题成为随时可能引爆俄国社会的导火索。
1917年俄国相继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沙皇专制政权在二月革命中灭亡,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中夺取政权。事实上,这两场革命的主力军都是士兵。与工业革命后的西欧相比,20世纪初的俄国只是一个实现了初步工业化的农业国。由于它的工业落后,工人的数量很少,所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或者说前方的士兵就是后方的农民。
基辅:圣索菲亚大教堂近读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梅格纳德·德赛的《马克思的复仇》一书。作者认为,十月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农民革命”。因为,参加十月革命以及组成苏联红军的主要成分是农民。此外,农民在十月革命之后立刻分得了土地,并逐步产生了大量富裕农民。而工人在革命后必须到工厂做工,并且根据新生红色政权的法令,若消极怠工便是反革命破坏分子可以立即枪毙。我相信,凡读过《静静的顿河》的朋友,对德赛的这一论断应该不会感到十分意外。不过,作为学术结论还应该有其更充分的论据和更严格的论证。
乌克兰: 卖水果和石榴汁的小贩但是,俄国农民与中国农民大不相同。在分得土地之后,他们不仅不感恩戴德"翻身道情",反而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丰收果实,因为城里来了布尔什维克的余粮征集队。我们应该还记得,在《列宁在1918》那部苏联经典革命影片中,革命领袖列宁对前来寻找“农民的真理”的那个“富农”所说的话:“你们这些富农存在一天,就得给我们粮食吃。如果你们不给,就强迫你们给。如果你们要用武力,我们就消灭你们。这就是我给你的真理!”
到了1929年,斯大林终于发出伟大号召: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土地收归国有,消灭最后一个资产阶级-------个体农民。乌克兰大饥荒就是这一伟大号召的直接后果,虽然现在的乌克兰人更愿意从种族灭绝的角度去解读。一切都仿佛是历史的宿命,几十年之后我们竟然更大规模地复制了这一人间悲剧。面对这个乌克兰小姑娘的雕像,我和我的乌克兰朋友都陷入不尽的哀思。此时,我的耳畔回响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的命题:饥荒的发生与统治的形式有特别密切的关系。(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