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之间心灵相通而生爱慕之情,结为夫妇,组成幸福和谐的家庭;天地交感,促成万物生长发育。君子以其德行感化百姓,上下一心,则天下太平。这是咸卦中阐述的道理。
俗话说:“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把上上下下的智慧集中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对于领导者来说,善于团结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胸怀,要处处从大局出发,要有讲团结的良好愿望,要有兼听纳谏的宽阔胸怀,更要友善于同不同意见的人合作共事的协调能力,这样才能领导属下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
公元383年发生的淝水之战,结果是弱小的东晋军队上下团结,利用前秦统治者苻坚不得人心和战略决策上的失误而大获全胜,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淝水之战中双方得失关键在于人心归一与否,胜负双方的原因辩证的说明了咸卦中阐述的相互感应的重要性。
公元373年,苻坚亲率大军向南挺进,攻占了东晋的梁、益两州,这样长江、汉水上游就纳入了前秦的版图。直接威胁偏安与长江下游的东晋王朝。秦晋矛盾日趋尖锐,终于导致了淝水大战。
公元383年8月,苻坚认为攻晋的时机成熟,挥军南下,誓师一举攻灭东晋,并杨言说要生擒司马曜(即晋孝武帝)。
在苻坚积极备战的同时,晋孝武帝司马曜在谢安等人的强有力辅弼下,摆开了与前秦大军决战的态势。
由于双方力量悬殊太大,东晋城池相继失守,苻坚部将梁成率兵5万进抵洛涧(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晋军将领胡彬困守硖石,粮草乏绝,难以支撑,便写信请求谢石驰援,可是此信却被前秦军所截获。
苻融及时向苻坚报告了晋军的情况,建议前秦军迅速开进,以防晋军逃遁。
苻坚得报,便亲率骑兵8000驰抵寿阳,并派遣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中劝降。
心念旧主的朱序到了晋军阵营后,抱着以身报国的必死决心,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建议谢石等人主动出击。谢石听了朱序的情况介绍和作战建议后,决定转守为攻,争取主动。
十一月,晋军前锋都督谢玄派猛将刘牢之率精兵5000迅速奔赴洛涧……
晋军大获全胜,极大的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乘机命诸军水陆并进,直逼前秦军。
苻坚站在寿阳城上,看到晋军部阵严整,又望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的草和树木,以为也是晋兵,心中顿生惧意和怨气,对苻融说:“这明明是强敌,你怎么说他们弱不堪击呢”(典故“风声鹤唳”即出于此)
前秦军洛涧之战失利后,沿着淝水西岸布阵,企图从容与晋军交战。
谢玄知道自已兵力较弱,利于速决而不利于持久,于是便派遣使者激将苻融:“将军率领军队深入晋地,却沿着淝水布阵,这不是速战速决的方法,如果您能让秦兵稍稍后撤,空出一块地方,使晋军能够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这不是很好了吗”。
前秦军诸将都认为这是晋军的诡计,力劝苻坚不可上当。但是苻坚一意孤行,说:“只引兵略微后退,待他们一半渡河,一半未渡之际,再用精锐骑兵冲杀,并可以取得胜利”。
于是苻融在苻坚的命令之下指挥秦军后撤。前秦军本来就士气低迷,人心不齐,指挥不灵,这一撤更造成阵脚大乱。此时朱序率领旧部乘机在前秦军阵后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
前秦军听了信以为真,丢盔弃甲,争相逃命。谢玄等人指挥东晋军队乘势抢渡淝水,展开猛烈的攻击。
苻融眼见大势不妙,骑马飞驰巡视阵地,想整顿稳定退却的士兵,结果马倒在地,被追上的晋军手起刀落一命呜呼。
主帅毙命,前秦军全线崩溃,人马相踏而死者满山遍野,堵塞大河。活着的人更没命的拔腿向北逃串。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猖狂逃至淮北。淝水之战,秦军被歼灭的十有八九,从此前秦皇朝并江河日下,一蹶不振了。
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穏定,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也是促使北方地区暂时统一局面的解体。北方贵族重新崛起,趁机肢解了前秦的统治,苻坚本人也很快遭到了身死国灭的悲惨下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人心齐,泰山移”,事实证明,无论是一个人的自身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需要有各种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和的力量,而人和的力量来自团结,团结具有强大的威力,必然带来丰厚的回报。
苻坚的失败是他没有虚心接纳不同意见,没有做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