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上班前,对自己说,上午要写好老板交代的项目报告,摊开电脑,不知从何入手,于是看看微信、翻翻朋友圈,让自己做点轻松的事,寻找灵感……好不容易有点灵感,刚要写作,同事来电话,让你帮个忙……一上午过去了,报告没写几个字,心里懊悔又焦虑。
晚上回到家,想着改变命运的时间在八小时之外,决心做点什么,探索发展下第二职业,说不定就可以找到机会,结束现在这狗一样的上班生活,没有傲慢的客户,没有暴虐的上司,可是上班好累呀,不如先刷会电视剧或者打盘游戏吧……终于可以为前途忙点什么了,已经很晚,明天吧,明天一定努力!
周末在家,想要充充电,拿起书本想要读,可是想着还有个朋友的聚会,于是纠结,人在看书,心在聚会,时间在流逝……一个周末就这样过去了,书没看几页,聚会没参加,感觉自己什么也没做,却又很忙很疲惫。
这样的场景,你熟悉吗?
当朋友问你:“最近怎么样?”
你回答:“还好,就是有点忙”
转头,又对自己说:“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
学习时想着朋友聚会,朋友聚会时又想着学习,结果学也学不好,玩也玩不好。而牛人的做法是,一次只专心做一件事,要么学,学的时间就专心致志,甚至断网断手机,玩的时候就疯狂地尽情地玩,什么时候学,学多久,什么时候玩,玩多久,心中有定数。
CICI最近又陷入了焦虑,她对橙梦说:“我原本以为离开上海,回到家乡,会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可以让家庭更温暖,关系更亲密。可是在家的日子,发现自己总想着在上海可以有更好的事业前景,心有不甘,陪伴家人的时间是多了,可是陪伴的质量却差了很多,家庭的氛围变得更糟糕。而以前周一到周五,我只要专心工作,周末回家,专心陪伴老公和孩子,家庭氛围总是很和谐。”
你和牛人之间,只缺一样东西 ―― 专注当下,一次只做一件事。
任正非说自已能够事业做大的秘诀在于:“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这种静气,是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熏陶,父母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专心致志,他从来没看到过父亲着急,而母亲更是可以使无米之炊也可为,她话不多,每做一件事都全心全意。
在你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妨专注学习,学习会帮助你找到人生中最核心的那一件事。
俞敏洪到北大报到的那一天,看到下铺的同学在读一本哲学书,同学说:“如果大学能读300本这样的经典,想不牛都难。”俞敏洪很是佩服,于是把下铺的同学视为楷模,大学四年,傻傻地真的啃掉了300本书,而那位同学则早把自己说过的话忘记了。所以,俞敏洪成为了俞敏洪,而那位同学是俞敏洪的同学。
樊登在中央电视台做主持人期间,很不得志,每次上节目,都让他感觉煎熬。这个时候他开始静下心来阅读,两年时间读完了各种版本的《论语》,一部论语治天下,而一部论语改变了樊登,让他的心变得平静,也为他后来建立樊登读书会奠定了基础。
阅读只是很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有的人通过与人交谈,可以学习最快,有的人通过书写,进行深度思考,你要找到你自己的学习方式。
剽悍一只猫,原本只是一个身陷职场焦虑和生活焦虑的职场屌丝,为了改变命运,他有一个年度计划,采访100个牛人,写一百篇采访稿,成为简书采访第一牛人,他也因此建立了一张牛人组成的人际关系网,还出版了自己的书籍,创立了行动营。
弘丹是橙梦商学院的同学,这个90后的理工科MM,有一天受到一篇文章的启发,决定开始写作,并且要求自己持续日更,为了日更,她必须更认真的观察生活,更多地阅读,更多地与人交谈,至今已经日更1200多天,出版了两本书籍,创立了写作训练营。
一次只做一件事,哪怕这件事是专注地、用你擅长地方式学习,你能持之以恒地做好,最后都会很了不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