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这个《罗马》系列是我结合不同的历史书和英文原版纪录片,以我自己的语言和风格写出来的。因为深爱古罗马历史,我看过许多这方面的书和纪录片,想借此把古罗马历史简洁地捋一遍。每篇文章,我都用"易撰"检测过,原创值都在70%以上,见文末附图。详情我在《罗马1前言》这篇文章里有详细说明,在此再次重申,以免有人以为我这是抄袭、搬运。谢谢。
亚历山大之役
上文说道,凯撒决定“维持原判”,即让姐弟俩联合执政。这种裁决当然对那位姐姐,即所谓的那位“埃及艳后”极为有利。凯撒为什么会偏向她呢?
以普鲁塔克为首的史学家写的小插曲(在恺撒做出裁定的头一天夜里,这位”埃及艳后“被巧妙地藏在毯子里......)让很多人深信不疑,以为那就是恺撒裁定的幕后真相。也许是吧。
但至少,还有另外一种解释。
虽说凯撒本就有”花花公子“的美名,想当年,在凯撒外任行省总督之前,他在首都罗马就有过众多的情人,但是,恺撒决不是沉溺于情爱而被他人左右的人。
既然和美人无关,那和什么有关?和庞培之死有关。
被害时的庞培还拥有前执政官的身份,还是罗马的公职人员,而且,对埃及王室来说,庞培还是他们的“宗主”,到最后,被保护者竟然杀害了保护者!可以说,无论是作为一个普通罗马人,还是作为罗马的统治者,恺撒都无法容忍这种“罪行”。凯撒之所以如此裁定,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放过杀害了庞培的主谋,更别说让他一人独享王位了。此外,如果凯撒轻易地接受了杀死庞培的主犯,那么,在国内,他将会承受怎样的舆论压力?
但对军事上占绝对优势(和其姐姐相比)的托勒密十三世和他的亲信们来说,恺撒的这个裁决太让人失望了。他们打算诉诸武力,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其亲信家庭教师阿基拉斯和宦官波提乌斯将的建议下,托勒密十三世把他的全部军队——2万名步兵、2000名骑兵和72艘船都召集到了首都亚历山大。这支军队包括了7年前受庞培派遣驻防在埃及的罗马士兵,这些士兵中的绝大数在埃及已经娶妻生子,落地生根,已经全部被埃及化了。而恺撒只有3200名步兵和800名骑兵,以及10艘船。
显而易见,形势对法老方非常有利。他们的进攻气势咄咄逼人,而恺撒方只能一边全面防守,寻找突破口,一边等待自己的援军到来。
由于害怕敌人切断通往大海的出口,恺撒主要集中打击敌人的海军。恺撒派军成功地把敌人的船队付之一炬。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可悲的是,由于火势蔓延,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中的40万卷藏书都灰飞烟灭了!紧接着,恺撒立刻占领了灯塔所在的法罗斯半岛。在此期间,恺撒杀掉了托勒密十三世的左膀右臂——宦官波提乌斯。
在埃及内战进行了四个月之后,即公元前47年的2月底,凯撒一直苦苦等待的援军终于从海、陆两路赶来。此时,已经掌握了制海权的凯撒决定在海上和部下会合,于是,战斗从亚历山大城内转移到了尼罗河入海口。
毫无悬念,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战斗就分出了胜负。二公主被俘(为绝后患,后来,她被押往罗马),法老死于乱军之中。
战胜后,恺撒的想法也没有改变——由克娄巴特拉和另一位还活着的二王子共同治理(先法老一共有2位王子和2位公主),这种安排既符合埃及的民情又符合罗马的利益。紧接着,凯撒和埃及新的共同统治者——克娄巴特拉七世和托勒密十四世签订了新的同盟条约。实际上,埃及的王权完全由时年22岁的克娄巴特拉掌握,因为托勒密十四世还只是个孩子。
把埃及的事情整顺之后,凯撒下一步会做什么呢?请看下文。
本文“易撰”原创度检测报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