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1000字忘忧社每周500字
喂,让一让,你肥胖的身躯挡住了我的wifi信号

喂,让一让,你肥胖的身躯挡住了我的wifi信号

作者: 望月从良 | 来源:发表于2018-07-05 16:04 被阅读6次

    ”你最近又胖了啊“,这句话很容易刺激到我敏感脆弱的神经。我每天健身,做各种力量训练,哑铃杠铃毫不落下,而且每周三,六日我会到海边的绿地公园晨跑,一跑就是十公里以上,我做那么多努力就是为了把腹部的肥肉减掉,以便练出精致的能让妹子一看就眩晕的八块腹肌。然而我费尽周折,使劲全身力气,不惜忍受大汗淋漓的痛苦去燃烧脂肪时,”你最近又胖了阿“这句话会立马让我直坠冰窟,不管我当时多么闷热。

    肥胖早已是当今时代人类体型的”新常态“。肥胖是一种富裕病,它在发达国家最为常见,在美国穷人最典型的特征是肥胖,因为收入低下的人买不起营养元素丰富的有机食品,而只能选择类似麦当劳这种非常便宜,但脂肪和热量极高的垃圾食品,所以在美国,体型是区分社会阶层的最显著标志,在美国纽约的长岛等富人区,一个人的身材只要稍微肥胖一些,那么他就失去了在那居住的资格。在中国,随着经济水准越来越高,人们的收入越来越丰厚,肥胖的问题也越来越显著。更要命的是,肥胖正在低龄化,我见到很多小孩子,居然顶着一个圆鼓鼓的肚皮,肥胖而笨重的躯体使得他每走两步就气喘吁吁。养育这些孩子的爷爷奶奶见证过惊悚的大饥荒年代,当年饥饿的恐惧促使他们在喂食自己的孙子时,总是像填鸭式的死命往孩子嘴里塞食物,当看到孩子被喂到胖得像头待宰的猪时,心里才有成就感。

    新时代人们面临的诸多疾病中,肥胖是最显著,也是最令人束手无措的疾病。如今人们遭受的很多严重疾病,其实都是肥胖的衍生品。美国超过三分之二的成年人以及超过三分之一的儿童都在遭受肥胖的折磨,中国除了经济上正在快速向美国靠拢外,肥胖问题也不甘落后,也在向美国奋起直追。更要命的是,在当下的生活环境下,人想掉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曾几何时,进入现代文明以前的祖先们对肥胖怀有深深的渴望和羡慕,在出土的一些远古时期石艺人体雕塑,它们一大特点是大大的乳房,肥粗的大腿,以及隆起的腹部,这些艺术作品表明,在远古时期,人类是多么向往身体的肥胖。

    屏幕快照 2018-05-23 下午12.29.29.png

    我们之所以无可抑制的走向肥胖,那是因为人类自诞生以来从未面临过如此丰厚的热量来源。在进入现代文明以前,人们过着一种七分饱三分饥的生活,由于食物有限,人们总是’吃不爽‘。如今工业化大生产能无限量提供高糖,高盐,高热量的食品,人们吃的一发不可收拾,摄入的能量远远超过身体所需,多余的能量只能变成脂肪储存起来。我们生长,行走,消化,睡觉,乃至你正在阅读这些文字时,你都在消耗着身体内部的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我们体内体型及其微小但数量众多的分子叫ATP,它们就像电池,一直在人体细胞内循环,一旦机体需要能量时就从这些”微电池“中汲取。就像我们手机电量不足需要充电一样,当这些微电池电量过低时,身体就需要给其充电,我们的身体通过把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转换为能量后再存储到这些“电池”里。由此ATP分子就如同我们银行账户里的钱,你既会取出来花销,在赚到钱后又会存进去。

    人体最健康的状态就是能量的”收支平衡“。我们都喜欢多存钱少欠钱,例如当信用卡刷爆后,支付高额利息时你总会肉痛,我们的身体更倾向于收集更多的能量,有了多余的力气人才有力气生孩子,面黄肌瘦的谁还有心情啪啪啪呢!人体一天需要损耗很多能量用于机体运转,供养大脑,促进血液循环,呼吸,修复损坏的组织,以及维护免疫系统等,所以就算一个人什么都不干,整天窝在床上,他也得消耗1300到1600卡路里的能量。身体的能量供给主要来源于饮食,假设你现在咬下一口美味的蛋糕吞到肚子里,你的消化系统会迅速将其分解成三种基本成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主要用来构建和修复身体组织,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主要用来转换为身体运转所需的”燃油“,脂肪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存储多余的能量,也就是当身体的”燃油“没用完时,脂肪成为储油的油箱。

    我们再细看一下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的生成过程。当你吃下一块巧克力蛋糕后,它的成分主要是面粉,黄油,鸡蛋和糖,一旦它进入肚子后,消化系统迅速将它分解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经由小肠运送到血液里,然后两者就面临不同的命运。脂肪有一部分会转换成能量消耗掉,一部分会存储在肝脏里,有一些存储在肌肉中,还有一部分被血液转换成特殊的脂肪细胞,人体拥有数以十亿计的脂肪细胞,脂肪细胞就是脂肪的存储器,当越来越多的脂肪被这些细胞吸收时,细胞就会像吹涨的气球越来越大。一部分脂肪细胞会存储在皮肤底下,称为皮下脂肪,一部分会驻留在肚子里的内脏上,称为内脏脂肪。这两中脂肪对人体健康影响差异巨大,内脏脂肪会对人体带来巨大的伤害,那些挺着圆滚滚啤酒肚的男人,就是积累了过多的内脏脂肪,这就像堰塞湖,大坝随时有奔溃的危险。

    屏幕快照 2018-05-23 下午4.06.35.png

    吃下的巧克力蛋糕还有一种重要成分较碳水化合物。唾液中的生化酶会把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糖,人体能吸收的糖有两种,一种是葡萄糖,一种是果糖。葡萄糖不是很甜,其主要来自淀粉,由于蛋糕中淀粉多,因此吃一块蛋糕等于吸收大量葡萄糖,我们的肠道会尽快把葡萄糖传送到血液中,因为身体的运转需要不停的吸收葡萄糖。如果身体细胞不能及时吸收葡萄糖的话,它们很快就会被饿死。然而一旦葡萄糖过量,那么就会对人体产生极为有害的影响。我们的大脑和胰腺会密切关注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一旦含量过高胰腺会向血液分泌胰岛素,用于控制葡萄糖含量在血液中处于安全水平。胰岛素会促使体内脂肪细胞吸收多余的葡萄糖,并将他们转换为脂肪。果糖的味道就很甜,除了肝脏外,身体没有其他器官能吸收果糖,然而肝脏对果糖的吸收是有限的,如果果糖量过大,肝脏就把吸收不掉的果糖直接转换为脂肪,这些脂肪要不存储在肝脏里,要不落入到血液中,无论如何它都会对身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人体能量的储存和释放,都得依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来负责。当你吃完蛋糕后,立马进入健身房运动,这时肌肉和身体组织就会大量消耗能量,于是血液中葡萄糖会迅速被身体细胞吸收,葡萄糖在血液中的含量就会降低,此时胰脏就会释放一种荷尔蒙叫胰高血糖素,它把存储在体内的糖原和脂肪转换为血糖。另一种重要荷尔蒙叫皮质醇,它由肾上腺释放,它的作用是刺激肌肉细胞燃烧糖原,并促使脂肪细胞释放存储的葡萄糖和果糖。当你进行长跑时,身体就会释放这两种荷尔蒙,于是脂肪便会转换为能量,这就是为何有氧运动能有效减肥的原因。

    现代人为何不可抑止的变得越来越胖呢,主要原因在于科技进步使得人付出极少的劳动就可以换取过量高糖高脂的食品。工业加工食品为了口感好,它会加入大量的糖分以及去除影响口感的纤维,没了纤维人体吸收糖分的效率会大大增加,同时“工业进步”使得汽车等省力工具大幅流行,这使得人们运动量更少,于是摄取的能量过多,消耗的能量过少,因此过多的糖分储存在脂肪中消耗不了,人就会变得越来越胖。

    屏幕快照 2018-05-24 下午12.34.10.png

    能量的摄取和消耗不平衡只是致胖的浅层原因,深层原因在于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体能量的平衡是由胰岛素来调节,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等我们吃下的食物分解成糖分,然后将其运送到机体细胞中。当体内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就会增多,进而促使血糖被肌肉吸收,多余的血糖则被胰岛素运送到脂肪细胞存储起来,而且它会禁止脂肪细胞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将脂肪转换成糖分后释放到血液中,因此胰岛素促进了脂肪的生成,过高的胰岛素是造成人体肥胖的重要原因。根据科学调查表明,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美国成年人分泌的胰岛素比其父母一辈要高出很多,因此新时代的美国人超重比率就远高于上个世纪。然而胰岛素分泌过高原因在于人们人们摄入含糖量过高的食品,例如碳酸饮料和各类甜食就是促使胰岛素过量分泌的罪魁祸首。

    现代精加工过的食品,一来含糖量过高,二来食品中的糖精特别容易被身体吸收并转换为脂肪。当你吃入一个100克左右的生苹果,以及吃入50克左右的用水果加工而成的零食,例如常见的“果丹皮”,我们人体从两种食物中吸收的糖分会决然不同。后者在工业加工过程中,为了增强甜味放入了很多糖精,同时为了延长保质期,加工会把果肉包含的纤维给去除。一个苹果含糖大概13克,而加工而成的水果卷零食含糖21克,后者是前者的两倍。在苹果糖分中30%是葡萄糖,加工过的水果卷糖成分中有50%是葡萄糖,两种食品果糖含量相近,但葡萄糖含量后者是前者的两倍。更重要的是苹果有果皮,同时糖分包含在果肉细胞里,两者都含有纤维,而纤维是人体消化不了的,正是纤维的存在与否决定了人体对糖分吸收的效率。

    纤维在包含糖分的果肉细胞外构建了一道城墙,从而抑制了人体对糖分的吸收。同时纤维像墙一样把我们吃到肚子里的苹果与消化系统隔离开来,进而降低了肠道将糖分传送到血液中的速率。于此同时纤维不能消化,它占据你的胃后,你就会产生饱腹感,于是食欲就会降低,由此你吃如的食物就越少,进而吸收的糖分就越少。由此两相比较,吃生苹果不但让你产生饱腹感进而使你吃得少,同时它的纤维降低了你对其中糖分的吸收。然而经过加工的水果卷,不但含糖量高,而且缺乏纤维,糖分极易被人体吸收,而且它不占肚子,你可以一下子大吃特吃,于是加工食品的致胖率是原生食品的几十倍。

    吃进一个苹果,我们身体会释放胰岛素,但释放的效率很慢,因为苹果的糖分进入血液的速度很慢,而精加工过的水果卷,一旦入肚,它会迅速分解成糖分,于是血糖含量迅速串高从而促使胰脏释放大量胰岛素,而胰岛素过量分泌又会在极短时间内降低血糖含量,一旦血糖含量过低你就会产生饥饿感,于是你就想吃更多的水果卷或其他高热量食品,如此你才能迅速补充血糖。简单的说,精加工过的高糖高热量食品,不但会给人体大量提供能转化成脂肪的糖分,而且它会给你造就饥饿感,让你越吃越想吃,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由此现代发达的食品工业提供大量精加工食品是导致人们胖无可逃的元凶。

    屏幕快照 2018-05-24 下午4.20.49.png

    另一个致胖元凶是含有大量果糖的果汁或碳酸饮料。很多甜食要有足够的甜味就在于加工过程中加入了过量的果糖。其实果糖广泛存在于瓜果蔬菜中,我们的近亲大猩猩吃的几乎全是水果,由此断定它们一定吸收了很多果糖,但自然界中很少看到肥胖的大猩猩,主要原因在于水果中果糖含量低,即使吃了很多水果,大猩猩摄入的果糖总量并不高。而工业加工过的食品,为了增强甜感,将高剂量的果糖压缩到食物里,因此你喝了一瓶可乐所摄入的果糖很可能比大猩猩一天吃下水果里的果糖还要多。

    由于水果富含纤维,这使得机体吸收果糖的效率低,而加工食品去除所有纤维,因此机体能飞快的吸收加工食品带来的果糖。这就是为何即使你吃很多水果也不会变胖的原因。身体内能处理果糖的是肝脏,当你在炎炎夏日爽快的灌入一瓶可乐后,大量的果糖会迅速涌向肝脏,由于果糖的量一下子超出了肝脏承受能力,它只能将果糖转换为脂肪并直接存储在自己身上,当肝脏存储了过量脂肪后就会导致发炎。而肝脏发炎后,它就很难吸收胰岛素进而无法有效的化解肝脏上的脂肪。

    果糖所产生的危害,必须是我们一下子摄入过大剂量时才能产生。古人很少有机会能一下摄入大量的果糖,他们唯一能做这点的是吃蜂蜜,当然那时的蜂蜜也不好采集,然而在现代,我们只要随便喝一罐可乐或果汁就能摄入过量果糖。在一战前美国人一天大概摄入15克果糖,它们大多来自于瓜果蔬菜,而如今美国人一天摄入55克果糖,其主要来自于各种甜味饮料以及富含糖精的加工食品。由此今天人们越来越胖,特别是肚子越来越大,主要原因就在于市场提供了大量便宜的,包含糖精的加工食品。

    自然选择让人类具备使用脂肪储备热量的能力。但自然选择并没有赋予人类能够消化大量富含糖精食品的能力。如今市面上各种诱人的蛋糕,零食,果汁饮料,可乐,糖果,巧克力等加工食品,让人们陷入热量围猎的四面楚歌中,你根本无从遁形。现代流行的神神秘秘的各种饮食方案,例如地中海饮食法,生酮饮食法等其实没什么特色之处,主要就是让人少吃加工食品,多吃瓜果蔬菜,并控制食用量,而古人就是这么吃的,而这些饮食法对人体减肥有非常显著的效用。

    高热量.jpeg

    除了饮食结构改变外,现代社会所造就的心理压力和失眠也是致胖的重要帮凶。现代紧张的工作生活让人的精神状态实在处于压力之下,同时各种夜生活,光污染,声污染等因素致使人的睡眠质量越来越差。一提到”压力“人们便对它感到恐惧,然而压力却是自然选择让人进化出来的,有利于生存的好机制。当你遇到危险状况时,例如一头狮子在旁边吼叫,一辆疾驰的车眼看要撞上你,你的大脑会促使肾上腺分泌皮质醇,皮质醇不是导致压力的原因,而是你感受到压力后,身体才分泌皮质醇。它会促使肝脏,脂肪细胞,特别是内脏脂肪迅速转换成葡萄糖并注入血液中,它增强心率和血压,让你更加警醒。同时皮质醇为了帮你从压力中恢复,它会让你食欲大增,这就是为何有些压力大的人会暴饮暴食。

    长时期忍受压力,体内皮质醇就会一直处于高水平,这是致胖的一重要因素。皮质醇不但促使体内生成葡萄糖,而且会给你营造饥饿感,进而让你吃入大量高热量食品,而热量的过分吸收就导致人体脂肪越来多,特别是内脏脂肪的增多,于是人就越来越胖。更糟的是,吃入的食物越多,吸收的糖分越多,身体分泌的胰岛素就越多。胰岛素长时期处于高水平状态会有另外一个副作用,那就是使得大脑对另一种重要的荷尔蒙变得迟钝,这种荷尔蒙叫瘦素,它是脂肪细胞释放给大脑的信号,目的是告诉大脑,肚子吃饱了。大脑收到信号后就会产生满足感,于是人就失去了进食的欲望。如果大脑接收不到瘦素荷尔蒙的信号,大脑就会发出饥饿感,即使你已经吃饱了,同时大脑产生一种疲惫感,让你不想运动,进而节省能量,这就是那些长期处于心理压力下的人很容易发胖的原因。

    高糖高盐高热量的食品无限供应配以紧张的生活节奏和过大的心理压力,是我们求瘦而不得的根本原因。我们的老祖宗长期处于有上顿无下顿的饥饿状态,他们求胖而不得。如果有时光机把面黄肌瘦的老祖宗带到现代健身房,让他看看现代人为了减肥掉肉得付出艰辛的努力时,他会不会气急败坏的哀叹到:你们这些不肖子孙,身在福中不知福,居然主动掉肉减肥,真是败家子阿.....

    欢迎关注公众号,让我们一起学习,交流,成长:


    文章公众号.jp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喂,让一让,你肥胖的身躯挡住了我的wifi信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kr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