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去
1000多年以前,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向赵州禅师请教如何是禅。
赵州禅师问其中的一个,“你以前来过吗?”那个人回答:“没有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赵州禅师转向另一个僧人,问:“你来过吗?”这个僧人说:“我曾经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这时,引领那两个僧人到赵州禅师身边来的监院就好奇地问:“禅师,怎么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未曾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呢?”
赵州禅师称呼了监院的名字,监院答应了一声,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这是书中提到的一则禅林公案,禅在哪里?不是听来的,不是学来的,而是如吃茶一样,是冷是热?是乌龙?是苦丁?是普洱?只有尝过才知道,茶如此禅亦如此。这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亦是禅宗兴起之因的一种表现。
禅在衣食住行,佛在心中,即心即佛、人人皆可成佛。此等主张简直与印度佛教南辕北辙,怪不得要称是教外别传了。
禅是人间佛法,禅宗亦兴盛于神州大地,但这是千百年来佛教文化中国化的结果,最初自西而来的佛教可不是现在我们了解的这样。
刚传到中原大地的佛教,面临着种种水土不服现象,最为儒家子弟诟病的就是不事生产和自称佛子释种。
那时的佛门子弟自称是佛子释种,非是王臣,东晋高僧还撰写了《沙门不敬王者论》种种做派,简直等于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自是让儒家子弟难以忍受。
五代十国以前的佛门子弟多靠信众供养,化缘为生,自身不从事生产,亦不纳税,极大的消耗国力。
五代十国以后寺庙甚至发展出自己的武装力量(武僧)和自己的法律法规(僧规)宛若国中之国。这更是让掌握国家权力的士大夫阶层难以忍受。
而禅宗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一、否定的否定
有人问兴善惟宽:狗也有佛性吗?兴善惟宽说:有。那人又问:和尚你有吗?兴善惟宽说:我没有。那人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你没有?兴善惟宽说:我不是一切众生。那人便问:既然不是众生,莫非是佛?兴善惟宽说:我不是佛。那人又问:既不是佛,也不是众生,那是什么东西?兴善惟宽说:也不是东西。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无话可说。什么都已否定,也就什么都不必否定。吃饭睡觉可以有,娶妻生子可以有,建功立业可以有,升官发财可以有,君臣父子、三纲五常、修齐治平等等当然更可以有。与世俗生活不矛盾,与皇权政治不矛盾,与儒家伦理也不矛盾。一切问题,通通解决。是为“否定之否定”。自我否定之后的佛教站稳了脚跟。
二、百丈清规
怀海提出并身体力行的农禅主张,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自己养活自己,这对佛门来说简直就是革命。并制定了“百丈清规”
以此表明佛门子弟不会是国家的负担,更不会造反。
百丈清规的正式名称是“禅门规式”,它明确而详细地规定了禅宗寺院僧团的组织体制、宗教礼仪和生活方式。这些规定经过完善,尤其是在元世祖时奉旨修订后,便成为禅院僧尼必须遵守的丛林清规。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的禅宗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中国化,儒学化,成了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而说到禅宗大兴就绕不开这几个人。
一就是六祖慧能,禅宗一祖为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
佛门儒学化正是从惠能禅师开始的,禅宗大兴的种子亦由此种下。
他提出的“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正是佛教的儒学化纲领。
二即是菏泽神会
神会的重大贡献和历史功绩,是确立了南宗的正统身份。南顿北渐,北方神秀一系是渐教,南方惠能一系是顿宗,这个说法就是从他开始的。禅宗的正宗是南宗,也是从他开始的。
三则是百丈怀海
一个人怎样才能成佛?也很简单,那就是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做好,甚至自己养活自己。提倡这种修行方式,并建立起相应清规戒律的,即百丈清规。
禅宗兴起当然不是仅仅解决两个问题,依靠三位大德禅师就完全可以,但无疑这些都是禅宗兴起路上的重要的关键点。而书中同时也探讨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兴起。更多内容就需要您亲自去拜读了,希望本文能帮助各位更好的了解《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的这本书。
《易中天-禅宗兴起》:人间佛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