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研读253:杜栾刘李刘谢列传(四)

作者: 黄河歌者 | 来源:发表于2023-02-24 07:09 被阅读0次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四)

李云

李云(?~159年),字行祖,甘陵县人。他生性好学,通晓阴阳之学,开始时被举荐为孝廉,两次升任白马县令。

159年,汉桓帝诛杀掉大将军梁冀,中常侍单超等五人都因诛杀梁冀之功一起被封为列侯,随后把持朝政,主管选举和官员任免。汉桓帝又册立掖庭普通百姓的女儿亳氏为皇后。几个月的时间,皇后家中受封的有四人,赏赐上亿钱。这时,国中多次发生地震,灾异频繁降临。李云性格一向刚强,他担忧国家会危亡,心中不能忍受,于是呈上未密封的书信,并且把副稿交给三府。其中说道:

臣听说皇后是天下之母,其德要配地坤神灵,得到其人就会风调雨顺,不得其人就会地震宫摇。现在国中连年灾异,可以说实在太多了,皇天降临的警戒,其力度已经很大了。高祖皇帝受命于天,到现在已经三百六十四年了,这是一个周期,再应当由黄精土德代替,那些姓陈、项、虞、田、许氏的,都不能再居于太尉、太傅等掌管军兵的官职上。如果他们掌握的权力过大,就不能不加以警惕。奖励赏赐应当符合事实。梁冀虽然把持大权专擅朝政,祸害天下,现在已经因罪伏诛,只不过像召来家臣斩杀罢了,对那些因功的宦官谋臣封赏食邑万户以上,如果高祖皇帝听说后,能不反对吗?出征西方的将士,听到后能不因此消极罢战吗?孔子说:“帝者,谛也。”这是说皇帝是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必须具备匹配该职位明察秋毫的能力。现在官位错乱,小人奸佞进位,贿赂公开,财政日益损耗枯竭,陛下封授官职从来不经过宰相。陛下是想继续不称职下去吗?

汉桓帝收到奏报大为震怒,下诏令有关部门逮捕李云,派尚书持皇帝剑戟押送到黄门北寺监狱中,派中常侍管霸和御史廷尉一起审讯。这时,弘农五官掾吏杜众因为哀伤李云用忠言劝谏获罪,上书愿意和李云同一天赴死。汉桓帝越加恼怒,把杜众一起逮捕交给廷尉处置。

大鸿胪陈蕃上书替李云讲情说:“李云所说的话,虽然因不解陛下禁忌,违逆了圣上意旨,他的本意还是忠于陛下的。当年高祖皇帝不忍处罚触犯忌讳的周昌劝谏,孝成皇帝赦免了朱云腰斩的刑罚。现在如果杀掉李云,臣担心比干被剖心那样的讥讽会出现在当世了。臣这才敢触犯龙鳞,冒昧请求。”

太常杨秉和洛阳市长沐茂、郎中上官资都一起上书为李云求情。汉桓帝更加恼怒,让有关部门奏报这些人大不敬,下诏书严厉责备陈蕃和杨秉,把他们免职返回乡间,沐茂和上官资则降官位俸禄两等。

这时,汉桓帝在濯龙池,管霸奏报了李云等人的事情。管霸故意说道:“李云只是野泽的愚儒,杜众是郡中小吏,他们只是狂妄愚昧,不值得加罪。”汉桓帝对管霸说:“他说我想要继续不称职下去,这是什么话呢?难道常侍想原谅他吗?”

他回顾派小黄门批准其奏书,李云和杜众都死在监狱中。以后,冀州刺史贾琮巡视行部,经过时祭祀李云墓,刻石立碑纪念。

论曰:《礼经》中有讽谏、顺谏、窥谏、指谏、陷谏“五谏”,其中讽谏为上。用事务寄托想法,用文章表明态度。要想做到“言之无罪,闻者足戒”,贵在表达想法时力求准确,使被谏言者容易接受,其大道符合经义。那些无畏的进谏直言犯上,难道只是为沽名钓誉吗?李云平时住在茅屋之中,不懂得想要劝谏成功,必须保守秘密。他把谏书公开,放言攻击三公,直至被杀,仍然义无反顾,简直是古人所说的“狂徒”啊!在没有取得信任前,就敢大胆向皇帝进谏,只能被认为是肆意诽谤,韩非子曾经讲过谏言很不容易呢!

汉桓帝

黄其军

        作于2023年2月25日(古历癸卯年二月初六)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三)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二)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一)

张王种陈列传(四)

张王种陈列传(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书》研读253:杜栾刘李刘谢列传(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to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