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感悟故事心理
我是怎么战胜心理疾病的

我是怎么战胜心理疾病的

作者: 苏墨Violet | 来源:发表于2017-04-30 04:37 被阅读1357次


    < 前言 >

    写这篇需要一点勇气。

    我有个同样罹患心理疾病的朋友说,坦白很容易再次受伤。虽然在专业范畴里,精神疾病就像是“心理上得了一次感冒”那样,听上去很简单,但长久以来,我们的文化观念对人的心理问题总是讳莫如深,导致很多人谈“精神”而色变,相当一部分没接触过的人,连“神经病”和“精神病”这两个指向跟语境完全不同的词都分不清。

    我本人完全不是心理专业出身,偶然读到过一些文章产生了兴趣,故而对这方面多留了一些心思。大概是幸运吧,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我发现从某一天开始、某一段时间自己的心理和生理都有些不同寻常的苗头时,我非常自然地就想到了心理问题,接受起来也更加容易。

    但即使是这样,我从怀疑到咨询、到真正走进医院主动接受治疗,也下了非常大的决心,鼓了非常大的勇气。真的,最开始的时候,即使是充分了解了也是很怕的。而且,由于发现及时,我的症状在临床上还是轻微的,但即便如此我在过程中也感受到极大的痛苦和压力。所以我也感到震惊,如果是中度跟重度的症状,该会多么痛苦啊!有时候就觉得非常担忧。

    虽然我没具体查过相关数据,但很多分析也已经指出,当代罹患心理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数量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很多的惨痛和沉重的后果,自杀甚至他杀,本质上也涉及到心理障碍问题。

    所以,我仅仅希望将自己的一些经历记录下来,以供分享,也希望能帮助到更多和我一样的朋友。当然,由于我的非专业性,可能很多用词上会有不当,非常欢迎和希望专业人士的斧正。

    这篇文章我会从两个角度走,第一个角度是纯粹就疾病论如何应对,我是怎么发现的、怎么咨询和自我判定、去医院还是找心理咨询师之类,以我个人行动的全部流程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第二个角度是我觉得非常重要、但我们经常忽视的,就是如何真正从源头去分析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的心理逐渐产生了问题最后演变成疾病。这样的好处在于,找到自己那个点,从源头上克服和纠正,从而彻底自我根治,对自己也是一次充分的重新了解。也因此,不用担心以后还会出什么心理问题,遇到相关困难,在对自己进行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调整和改变都会变得容易许多。


    <1> 起病过程

    在从第一个角度叙述的过程中,我引入一个时间轴。发病有很多前因后果,但在经历的时候我是意识不到前因的。为了尽可能还原当时的心路历程,我在叙述上时间会产生跳跃,但有时间轴大家可以整理出发病的整个过程。

    开始前,首先说下我当时得的病是“双相情感障碍”,简单解释就是,抑郁和躁狂两种症状会交替出现。抑郁和躁狂有哪些具体症状的列举,由于本文不是专业分析病情的,就不赘述了,需要的朋友可以去参考一些更专业的权威资料。在此我只写出自己的相关情况。

    我大概是2016年3月底4月初开始,突然发现情绪变得非常低落,最开始是经常哭,每天都哭,睡觉一醒来就哭。想任何事情,都觉得脑子转不动,从早到晚都非常非常疲惫。我当时住的宿舍是上床下桌,感觉累得连下床的力气都没有。也不敢下床,原因是,害怕自己走到阳台然后跳下去,或者害怕自己翻出水果刀往静脉上切。怕光线,总是拉着床帘,如果宿舍没有其他人就不开灯。不敢出门,不敢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很怕他人的眼神,总觉得有人时时刻刻在看我,只要在人群里稍微站一站,就感觉天旋地转。

    有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时候,是有一次,我当时觉得无论如何也得先自己克服一下,刚好那个周日是我参加的合唱团的排练日,我之前都是请假的,那次就强迫自己去了一趟。练声的时候,我站在第一排中间,当时唱着唱着就突然觉得自己喘不过气,感觉整个人都要晕倒了,浑身上下都在拼命冒冷汗,特别想尖叫,就在想怎么还在唱,怎么还不结束。我只能拼命地忍住克制自己,强撑着不要腿软,一直撑到练声结束。我坐下之后,有个学妹就问我还好吗,因为她看见我嘴唇白的吓人,脸色就像张纸一样。

    那段时间,真的产生了一种“活着没意思”的心态,每一天都像在挨日子,稍微不注意脑子里的念头就飘到死上面。不敢去看尖的东西,比如笔尖什么的,总担心控制不住就会扎进自己身体里。

    如果用四个字形容那种状态,那就是是真正的“生无可恋”。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非常恐怖。


    <2> 咨询求助

    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半个月,期间也有觉得精神好点的时候,但非常短。我当时怀疑自己是抑郁症,但是网上其实查不到什么特别准确的资料(也不敢信),所以我的方法是针对性地先问问身边相关的人。


    心理问题相对涉及隐私,而且很难从表面上看出来,但我刚好有个朋友,跟ta关系特别好,ta得的是另一个病,我给ta讲了自己的情况后,ta就让我去看医生开点药。但讲真,对吃精神类药物这个事,多少还是有点抗拒的。我第一次想的是大脑里的神经系统都要用药物来纠正,那种感觉非常恐怖,所以没有马上去。

    然后我又问了另外两个朋友,两个人都是非常nice信得过的人。这里插入一点,就是一定得去找自己相信的人,否则你根本没法说服自己去听取一些建议,毕竟是涉及到自己精神健康的问题。精神层面本身就有点玄乎,所以信任很重要,尤其是到了后面选择治疗的阶段,信任更重要。

    我这两个朋友,第一个是心理系的,听我说了之后没有妄断,但是给我发了一些ta们上课专用的课件,包括心境障碍、焦虑障碍、自杀。我对照着看了一下,就感觉更像是双相障碍,这样对自己的情况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这位朋友还有一点暖到我,就是ta说“我会一直陪着你”,我感觉这应该也是临床上心理抚慰的一种简单方式,但是真的很有效。当时自己经常有种感觉,仿佛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我的容身之所,感觉自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多余跟麻烦,但ta这句很简单的话就给了我非常多安慰。所以如果大家了解到有朋友也可能有相关的问题,请一定对他们温柔有耐心些,只要让对方感到一些陪伴就真的很慰藉了。

    还有一个朋友是社工专业的,自己也做过很多实践性的心理小组。可能是找ta的人太多,最开始ta还以为我在开玩笑。我又解释了一句之后,ta就问我现在这种情况,有没有什么起因。经ta提醒,我意识到可能是因为跟父母产生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是件非常小的事情,就是我做事情没做好,然后被我妈非常严厉地批评了一顿。这件事发生在2016年3月中旬十几号的时候,跟我3月下旬发病的时间刚好是承接的。我妈当时说了一句大概是“你这个样子怎么可能还放心、还相信你能对自己负责和做主啊”。

    那会我刚好在经历一个想要研究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拒绝父母安排的阶段,所以在前期一度有些僵持。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在人生方向上跟父母意见相左的事情,而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恐惧就在于,担心自己的选择父母会不支持不理解,尽管孩子有主意有行动,毕竟在这时候还是经济不独立,思想也不够成熟,还是需要父母的很多帮助。


    所以我妈这句话一说出来,我瞬间就感到自己的未来愿景全部崩塌了,真的有那种前路灰暗两眼一抹黑的感觉。

    我后来生病期间的整个过程一直没有告诉爸妈,一方面是怕他们担心,另一方面就是,已经被伤了一次心,非常害怕他们还是不理解我,所以即使中途一度觉得非常困难很想求助,但最终还是没敢告诉,转而去找了朋友。

    最近我跟我妈坦白这件事的时候,她说她当时也是说气话,根本没意识到。一次不良的沟通导致这样的后果,而孩子求助的一条重要路径也因此被无心切断。所以啊,父母跟孩子的良好沟通真的太重要了。


    继续说回来,那个朋友听了之后非常理解,ta说,有些事在别人看起来是小事,但对于你自己来说可能就是那根压死骆驼的稻草,所以也只有你自己能真正了解情况有多么严重。很多心理疾病的爆发,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点,可能是你跟对象分手了,甚至也可能是谁不留心开了个玩笑就突然戳中你了,非常小但很致命。

    然后ta也说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并鼓励我去克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ta告诉我一定会变好,不管经历过的有多坏,过程有多难,但只要去努力解决,就会变好。这一点也给了我更多的勇气去面对自己的问题。

    我向两个朋友都咨询了是去找心理咨询师还是直接上医院开药的问题,回答比较一致,就是效果都差不多。这个回答让我有些吃惊,因为我从前一直以为心理问题心理解决会更好,而药物怎么样都感觉会有直观的副作用。

    一般可能很多人都更倾向找心理咨询师,但其实以我国目前现状,好的专业心理咨询师非常难找,而一般所谓的心理辅导其实也很局限,感觉更倾向于知心姐姐这种,解决小问题可以,但真正的心理疾病还是难以根治的。而且心理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需要患者与咨询师的密切配合和相互信任,这一点目前真的很难达到。还有一点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就是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费用非常高昂。

    相比之下,选择去专门精神治疗的正规医院直接看病开药就简单便捷得多。在听了朋友的说法后,我最终决定还是去医院。

    <3> 接受治疗

    2016年4月15日,我第一次去校医院看门诊,主要是为了转院(我们学校想外出看病报销一定要先在校医院开转诊单)。

    先插入一个小事吧,在挂号的时候,我说我挂精神科,第一遍说的声音有点小,里面的人没听清,然后我就听见他们说,“大概确实是不正常,你看都挂的精神科”。真的,有种想把刀子扔他们脸上的冲动,我估计这就是很多大学校园里社区医院的现状。所以大家如果也遇到了,千万别太放在心上,虽然精神患者被耐心对待是最理想的状态,但现实情况是很多恶心的事只能自己先克服,希望以后的社会现状会越来越好吧。

    继续说,幸好,精神科的医生是位老太太,非常认真负责,很详细地问了很多我之前的情况。这一次门诊是我从发病起半个月以来,第一次感到完全敞开自己,把所有的事情跟医生讲了一遍,包括和父母的矛盾、心理上经历的一些痛苦,说到最后就开始拼命哭,哭的特别惨。但这么说了一次之后,真的轻松了很多。

    我还跟医生说感觉自己像双相障碍,她特别给我科普了一下,说双相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躁狂表现,但我的状况更多体现的是抑郁,她问我躁狂表现在哪里。我当时说不出来,自己也觉得很困惑,后来医生就给我转到北京市安定医院。


    2016年4月17日我去了安定,在专业医院就顺畅很多,先做了一大堆相关的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显示并没有明显问题。但医生表示测试只是参考,在听我简单讲了情况之后,就直接问我,有没有在前段时间觉得自己非常高兴,精神状态特别好。她解释,轻度躁狂有时候很难被发现,因为大部分表现出的就是这个人特别有精神,做什么事情都感觉很顺,一般人很容易就理解为是自己状态好,但意识不到是躁狂。


    我就回忆起来,确实是在2015年9、10月的时候,感觉自己非常活泼,有明显的自信感,持续了2-3个月。有个很神奇的事情,就是她问还有没有突然跑去烫头发之类的,说真的我确实在那会去做了烫染,感觉也是迷之契合,所以有些细节还是很重要的。

    后来在2015年11、12月,因为事情非常非常多,压力特别大,到2016年年初,就已经觉得整个人很疲惫,精神状态也不太好了。2016年2月左右,又参加了一个集训,用脑强度很大,一直没有好好休息过。于是,时间轴就连贯起来了。

    最后我在安定医院确诊,是“抑郁状态,双相情感障碍”,“既往有轻躁狂表现”。医生给我开了药,医嘱是一定要坚持吃,不要觉得自己好了就私自停药。

    我吃了半个月的药,副作用里面的呕吐、头晕等等都没有,就是每天一定要睡足12个小时。药物副作用因人而异,所以如果大家去医院的话,一定要好好听医生说的话。那段时间就是晚上10点睡第二天10点醒,吃了睡睡了吃。这样大概半个月之后,我明显感觉到精神状态有所好转。这个好转时间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大家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当然比较惭愧的一点是,我在最后还是没有乖乖遵医嘱,在复诊后又吃了一段时间药,感觉自己恢复了就没吃了。这一点还是相当不好的,当时真的有点慌,好担心复发啊,所以大家千万千万别学我。

    然后也算是弥补吧,自己在后期自我心理恢复建设上又做了很多努力,所以一定程度上算是弥补了后期没有继续药物治疗的缺陷。

    接下来说一说我是怎么进行自我心理修复建设的。

    <4> 回顾原生家庭

    我本身是个很喜欢抓事物本质的人,碰到这个情况后,本着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觉得一定要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因为下的决心十分坚定,所以在自我分析的时候也对自己毫不手软直接剖心。过程可能鲜血淋漓了点,但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我机缘巧合关注到了一个非常牛逼的心理类微信公众号叫Knowyourself(声明这绝对不是软广告)。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搜一下,里面文章逻辑严谨、内容强大,我当时一看就直觉有用,所以翻遍了他们的历史消息,一个一个总结自己的原因和问题。2016年9月-11月,他们开设了一个线上心理课的专项课程(当然是收费的),在课程中我也有很多收获。

    首先我想提到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最近越来越受重视,也经常被提起。每个人成年后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其实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在自己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深刻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我自己在观察对比后发现,我跟父母在对待某些事情上的反应是一模一样的。

    实话说,每当我回忆起过去的二十几年,都感觉我爸妈在家庭教育上已经做得非常优秀了,我的行为和思想模式也延续了他们的各种优点,比如细致、认真、用心等。但当然不可避免的是,只要人都会存在缺点,我也自然而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缺点的影响。

    比如我小的时候,经常觉得我爸会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没有做好或者没有达到预期就非常焦躁,类似于某天电脑程序突然出了点问题他弄了半天还是死机,就开始自己跟自己发脾气;或者有个什么东西一时间找不到了他就开始责怪人,说我乱丢之类。我小时候非常讨厌他这样,因为每次他只要一开始烦躁,家里的气氛就特别紧张。

    但我对比之后发现,长大后我自己也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非常烦躁,容忍度很低,凡事特别完美主义,并且经常自我责怪。慢慢的这变成一种性格缺陷,就是很容易着急,很容易自我批判,觉得自己这不好那不好,也很难包容他人一些不同的个性习惯。


    其实,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经常是相辅相成的,太认真的人很容易较真,太细致的人很容易吹毛求疵。一些缺陷在自己身上时很难发现也很难改正,其实是因为从心理上难以真正接受“自己就是有这个毛病”。但如果能找到一个投射的面,找到它的源头,自己就能慢慢原谅和接受自己的缺陷,有了这样一个开端,再去找到性格中的平衡点,调整起来就会容易的多了。

    <5>深入了解自身

    我在高中时期的一些糟糕经历,也为我的抑郁埋下了伏笔。高中时住校,同时还在文科班。我当时个性很直接,不懂得变通,不会委婉,大概这种性格就非常不讨人喜欢吧。我高中的处境就是在宿舍和班级同时被排挤,当时过得非常压抑,但是也并没有意识到会造成多大的问题,只是慢慢的就习惯了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太和人接触。

    这对我后来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我开始变得潜意识里非常想要讨好他人,生怕自己做了什么事让别人不高兴和不喜欢,从而变得非常会委屈自己,不敢轻易提出自己的诉求,也不敢接受他人的帮助,害怕欠他人的人情。其实这是一种“低自尊”。


    此外,我还着重关注了“人格”问题。一般人格的三大分类是自恋型人格、依赖型人格和边缘型人格。对照判定标准之后,我发现自己有很明显的自恋型人格倾向。做个澄清,人格类型倾向跟人格障碍不同,前者是一种正常性格类型的体现,后者则具有一定病理意义。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有助于在日常中调整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的缺点从而更好地生活,但如果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人格障碍,需要及时接受治疗。

    跟字面意思很不一样,自恋型人格中,自恋和自卑本质上是一体两面的:希望成为人群中心,有很强的自信,但同时也非常脆弱,遇到一件小事就可能感到挫败;莫名其妙产生攻击性,贬低他人;对于人际关系“口嫌体直”,一方面不屑一方面又极度渴望得到认可。一定程度的轻微自恋其实是有助于人进行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的,但是严重的自恋会影响和破坏人际关系,也会给自身造成极大压力。

    当充分了解自身人格倾向后,我对许多曾经自己都难以解释和羞于启齿的行为缺陷有了科学的分析依据,比如为什么会过分看重他人的评价,为什么有时候听见对他人的赞美会控制不住地想要贬低等等。从前对于这些行为,我只会在事后回忆时感到一些震惊和极度的自我厌恶,但现在更多的是首先从理解的角度出发,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成因然后进行改善。同时经过课程的学习,我获得了更多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调适指导。

    还是那句话,只有充分自我了解、自我接纳之后,才可能真正地进行调整和改变。

    <6>积极的自我修复

    在自我心理构建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培养出自我调整、自我学习和自我分析的能力。毕竟,真正了解你的人还是只有你自己,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哪次童年不愉快的经历给你造成了怎样的心理创伤、哪些话语带给你不能磨灭的影响、哪些琐碎的细节构成了你生活的全部分……都是只有你自己才真正了解的事情。

    我在上网课的过程中,看见过很多人拼命地给老师刷问题,但问的大部分是一些可以通过课后消化理解和自我分析就能找到解决方法的问题。包括我在平时遇到一些有类似困境的朋友,大家的第一反应通常是表现出很想了解自己的问题,积极地看很多材料听很多他人的讲述,但大家在急吼吼地广撒网之后,真正回头去根据现有资料进行深入挖掘和自我剖析的人却并不那么多。

    其实我个人认为,即使所有纷繁的问题在本质上都可以提取出一个统一的答案标准,但在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中,每个细节都是有所差异、需要当事人自身去拿捏和把握的。如果无法真正形成一套自己的方式和方法、自己真正学会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他人提出再多的建议都没有太大的用处。

    我通过各种对照分析,认为自己心理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首先,过分的完美主义和一定程度的低自尊导致自己精神压力过大;另外,自恋型人格倾向带来的性格缺陷,也对我的思想行为方式和人际交往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所以在后期,我非常努力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改变认知习惯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时时刻刻自我提醒,最开始的时候觉得非常难,也会经常觉得挫败和感到明显的痛苦。但是一定不能放弃,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就会好起来。

    <7> 寻找可倾诉对象、寻找新的兴趣点

    倾诉可以极大地缓解压力,这是我后来回顾自己这段经历时发现的一个重要助力。

    我在KY某篇文中看到一种比较有效的帮助措施,大致是患者能有一个思想上十分亲密的沟通对象,这个对象需要保持接收信息和倾听的状态,多跟患者沟通。而由于患者本身的情绪是波动比较大的,此时这个对象更需要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体现出理解、耐心和体谅,让患者能够有所依靠。

    非常幸运,我在前一年的时间里,遇到了这样的人。最初的时候,ta们一直在关注我的动态,找我说话,后来聊起来说是“生怕你出什么意外”;到后面又很积极地帮我找医院等等。现在的我已经没有像原来那样时时刻刻都需要倾诉了,但是我非常感谢ta们的出现和存在给我带来了非常多的温暖和帮助。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希望大家不要完全一个人承担,去主动寻找一些帮助吧。


    此外,我从2016年8月开始,接触到健身并开始锻炼。同时调整食谱,早睡早起,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个人认为培养一个新的兴趣也是一种很好的调整方式。

    < 结语 >

    我停药是2016年5月底,2016年6月开始有意识地自我暗示和调整,2016年9月逐渐进行心理重建和修复、上心理学网课。从2017年年初开始,我感受到自己的状态有明显的恢复和提升,虽然偶尔还是会有一些受到心理缺陷影响的时候,但是都能通过倾诉和分析较快地调整过来。

    现在的我,跟一年前的自己完全不同。我变得不再焦虑,对自己的行为更有掌控力,感受到更加踏实和更充分的自信,在克服了这段困难之后,对以后的生活也更加有信心。今年3月我开始上健身房,两个月来也算小有成效,收获很大的成就感。

    如今自己是一个充满元气、努力想把每一天都过得开心圆满的女生。真诚希望遇到同样困难的朋友也能跟我一样。


    祝好。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刘坚毅:你真得很棒。
      • 298775b032f2:每过几天都会看一遍
      • 298775b032f2:时隔多日还是想在温故温故
      • 磁米:同双相情感障碍,17年2月份因为重度抑郁症状去医院诊治,吃了一段时间的米氮平,出现易怒的情况,才被确诊为双相。
        大晚上又是抑郁发作睡不着,看到你的文章,很受鼓舞。我会坚持住不放弃挣扎,谢谢~
        苏墨Violet: @磁米 加油
      • 1000里共婵娟:希望我也能战胜自己的缺陷💪
        苏墨Violet: @武同志 加油啊!
      • 留下的只有故事:作者挺大胆的,说出来后就不是一个人的负累。当生活进行时,生活中的所有都会沉淀在心中,大多数人都能忽略这儿一点那儿一点的问题,如果常常拂去阴霾,整个人才有轻快的节奏。
        苏墨Violet: @会飞的马 非常赞同 有时候觉得就刻意没心没肺一点吧 开心就好
      • 無伈:你说你上床下桌没有力气的那一段,瞬间勾起了我的记忆。我也曾试过抑郁到害怕控制不住自己,会突然做出傻事,在宿舍在教室,无论哪个场所我都害怕!不过都过去了,鼓起勇气直面内心深处的那个小孩!对他说,我们和好吧,以后都会好好的😁
        苏墨Violet: @無伈 对 会好好的 加油♡
      • c8c41ce1e7ed:你很厉害,但我就不行了,我不知道自己抑郁了多久了,我很害怕面对这个问题,我没有勇气
        苏墨Violet: @Hp离心 那就换一种倾诉的途径吧 随便写点什么也行啊 或者涂鸦 别闷在心里
        c8c41ce1e7ed:@苏墨Violet 我不想跟他们说话,一说话我就发火
        苏墨Violet: @Hp离心 勇敢一点 会好的
      • 3b29abc5cb80:有勇气,值得赞美,太了不起了。
        苏墨Violet: @joy_lang 谢谢支持!💐
      • 瀞水自洁:我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虽不那么严重 但和你一样 当时遇到和EX之间解决不了的各种问题 都是不停的哭。有过一次觉得活着没意思的轻生念头。我当时自己也很害怕,之后就坚决和EX分开了。但因为太坚决和着急分开,也伤害了他的感情,我也很无奈。分开5年后,我特地去向他道歉了,也说明了自己那么坚决的态度背后其实是自查发觉有抑郁症倾向,心里太害怕了。

        能看到你这样完整的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写出来,很赞赏!拥抱人生的人,人生也会拥抱你:kissing_heart:
        瀞水自洁:一起加油:sparkling_heart:
        苏墨Violet: @瀞水自洁 谢谢!也祝你越来越好💐
      • 墨夜晨:祝好~
        苏墨Violet: @墨夜晨 谢谢~
      • 8776bc99ada8:了不起呢~~!
        苏墨Violet: @Slyne_D 谢谢~ 觉得一定要好好对自己负责就多努力一点
      • 简丿未:恭喜你在泥沼里没有愈陷愈深 看了这篇也想到自己 希望也能尽快调整过来
        苏墨Violet: @简丿未 加油♡祝好
      • 298775b032f2:姑娘写的很不错,其实现在好多人都是不能够科学自我修复。看到你写的文章,首先写的很真实,让人从中得到安慰和感同身受。
        从而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一样感动你的陈述。
        你的结局是相对欣慰的,确实太多人童年或者成长中,有些或大或小的心理阴影。
        我的本文感受
        治病需要找到病根,从而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然后让以前的错误观念和习惯。通过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行动。用时间去修复。
        298775b032f2: @苏墨Violet 加油↖(^ω^)↗
        苏墨Violet: @暖男一枚啊 谢谢您的鼓励和关注~
      • 爱瑋儿:鼓励鼓励,好文继续
        苏墨Violet: @爱瑋儿 谢谢编辑😘

      本文标题:我是怎么战胜心理疾病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bt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