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学期,最后一个作业是制作《世界旅游手册》,我的要求只有俩字:用心,至于主题、范围、形式、内容等自定。
某天,一女生拿着自己的作品来找我,怯怯地说:“老师,我担心自己的没人家好。”
你用心了吗?
“嗯!”她使劲点头。
那就成!全年级160多份作品里,这样属于你的作品独一份儿,是不是?
“嗯!”她又用力点点头。
那还羡慕别人的干嘛?!咱不做第一,做唯一。
后来,当我把最后一句说完时,全班立即陷入了沉默,连平时最调皮的男生都变得异常安静。这样的安静把我也吓住了,是啊!谁值得羡慕?
2
一个周六,单位组织党员参观刚建成四年的大兴分校。
还没踏进校门,宽敞大气的校舍就已经让大家惊叹不已,现代学校教育所需的最新科技元素全都集中在此;开车族感叹于那宽敞的车库,喜欢电子信息的人看到了阅览室里那高高几摞的最新ipad,新手妈妈感慨于学校竟然考虑到小孩无人照料而设置了幼婴室,而让所有人羡煞不已的则是那32间独立钢琴房……
大家一边感叹于眼前,一边幽幽地怨起了那个挤在胡同旮旯里的校舍。可不是?!
学校没有足够的车位,大家只能把车停在校外。二三百米开外就是黄金地段王府井,停车费死贵!而且,由于此地四校毗邻,又位于市中心,每天上下班堵得人窝心!
操场么?周一的升旗,平时的早操,小学与初高中必须分开进行,否则根本站不下;至于每年开的两场运动会,只能借人家地坛体育场!
至于什么钢琴屋、幼婴室啥的,根本想都别想!连教师休息室也是挤了又挤,才劈出一块地。巴掌大的校园,五分钟就可以走一圈儿了……
脑海中却突然想起几位同事说过的话:“学校会让你感觉很有压力;然而在外面,你很快就会失去动力。”他们曾被派出去过,呆了几年后如是说。
是啊,我们总是生活在别处。
3
19年前,来到这个曾让无数人为之向往的“帝都”,迎接我的却是夜晚几乎永不见星星的灰蒙蒙的天,一年多前在“天”的前面又加上了那个让伦敦在一周内死亡8000人的可怕字眼——“雾霾”,而且一“霾”到底,天天报中度、重度污染,学生连体育课都上不了,大中午的被活生生地憋在教室里受罪,浑身的能量无处发泄,不闹事闹什么?!
能与雾霾相媲美的,“京堵”当仁不让!每日激增数千辆的私家车把这个城市变成了一座无比低效的“堵城”,早高峰一再提前,晚高峰一再推后,每日损失在车里的成本不知多少大元?!
满目的汽车,满眼的雾霾,成为这个城市笼罩在人们心头的两大背景;贵的咂舌的房价,让越来越多的工薪族为小小的蜗居沦为一辈子房奴,“高品质生活”简直就成了奢望!狭仄的空间,紧张的时间,快节奏生活,巨大的压力让无数人喘不过来气,各种疾病高发不断,亚健康么,正应了那时髦的网络用语——“天空飘来五个字:这都不是事儿!”
三年半前,在时隔两年后,终于再次回到老家。
一下飞机,目之所及,是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依旧是浑黄的黄河水,两岸却劈出宽阔的柏油滨河大道、绿油油的防护林、干净整齐的街面……
很快就到家里,入目的一切更让我惊讶不已——现代化的小康村:鳞次栉比的房屋、暖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纯净无污染的自来水、现代化的厨卫设备,以及逐渐推进的网络宽带、天然气灶……城里有的这里有,城里没有的——新鲜的空气、干净的菜蔬粮食、宽敞开阔的土地——这里一应俱全!
回家的一个月里,那辽阔湛蓝的天空和璀璨深邃的星空——在生命头18年里根本无从注意过的美好画卷,让我天天如痴如醉地看,百看不厌!
见到亲戚故人,大家问起我在“帝都”的生活,我如实相告,引来一阵唏嘘感叹,更有大胆者直言相劝:“回来吧!这里的机会多多呢!你看人家谁谁谁,一年能赚一二十万,顶你奋斗好几年呢!”耳边总是传来某某某又挣了几十万,开着奥迪备着宝马,还有几处房产;而我,在北京城里摸爬滚打混迹了这么多年,依然是籍籍无名小辈一枚,住着五十多米的蜗居,还骑车一辆破自行车上班!
回家的前三年,不是没有遗恨与感慨,每次返京,都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状态。
4
直到不久前。
那天,下班后还早,打算到医院看病。晃晃悠悠过去刚过四点半,竟然被厉害的医生赶出来,理由是错过了检查时间。
NND!恨得牙痒痒,不知是对她还是对自己。看着阴暗雾霾的天空,想起最近的状态,心里堵得厉害。上了QQ,某个几乎从不进的群里赫然有条关于催眠的沙龙。若是平时压根儿没兴趣,可能潜意识里就想寻求自救,它就这样吸引了我的眼球。打开一看,乐得我狠拍大腿——哈哈!就在今晚七点,而且地点就在我看手机的二百多米处——离家很近!不过几十块钱,为何不给自己减一下压?!
……
这次沙龙很滋养人,不仅减了压,而且充了电,了解到一些关于催眠的知识,还认识了一些专业领域的牛人。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有机会踏入更广阔的空间!
5
回想这16年来,尤其最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源铺天盖地汹涌而至,让我应接不暇。
距离工作单位一二公里的范围内,就是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北京人艺和中国美术馆,四五公里外还有天坛、地坛、景山、北海、故宫、国博、国子监……只要有时间,你可以随时去这些文化艺术圣地休闲放松、滋养身心;
在这个拥挤的城市里,只要你愿意,甚至可以亲眼见到国际一流的大师,聆听世界一流的讲座,参加一流的工作坊,得到最新的信息和资讯;
只要你愿意,身边永远都不乏真知灼见的能人,无数个角落不断为你打开一扇扇门,逼迫你去汲取养分。
身体、身份依然受限,视野却越来越开阔,心灵也越来越自由!
很多次去上课,当我晃晃悠悠花一个多小时、甚至仅仅半小时从家里逛到上课地点,总能看到有人拖着厚重的皮箱赶去登记;上完课,当我已经回到家抱上了孩子、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饭,他们还紧张地奔赴在去往机场的高速路上,赶着第二天上班。
6
想起某位老师给学生上过的一节关于“特权”的实验课。最后他说:“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男性本身也是一种特权。推而广之,每个人都有某些方面的特权。如果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与你类似的人天生比其他人在某些方面更有优势,这就是特权。”
由此,我想到:与其把这某些人拥有的,另外一些人没有的称为“特权”,不如说成“资源”。因为任何事物至少都具有两面,每一面都可以成为某一群体的“资源”,“特权”因而失去了本身的优越感。
就像我们单位和大兴分校:软实力是我们的资源,硬件好是分校的资源;老家和北京:舒适的物质条件是亲友们的资源,丰富的文化、艺术条件是北漂的资源。
同样,城里孩子的资源在于先进的物质条件、优秀的教育理念;农村孩子却拥有更多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得以不受限地恣意成长;
开车一族自然享受着舒适的车内条件,而骑车、走路族则拥有更多锻炼的机会,时间上也更容易自我掌控;
住在远郊的人,可以享受大房子的舒适,市中心的上班族却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
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无所谓好与不好,关键在于选择。抱怨则是最没营养的一种发泄,与其抱怨,不如着手去干。如果你还嫌国内环境不好,那就想办法出去——在那里,你想占哪头就占哪头!不过,冷暖自知,或许那里还有你无所适从的东西。
记得《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真是精辟!
一段时间以来,好友的儿子被母亲带回老家。昨晚,看见她晒出自己与老公在某地过的恣意的二人世界,突然想起不久前她想念儿子的念叨。很多时候,某种缺失,是另一种拥有。
7
“资源”,并不限于外在。探索了很多年后才发现,DISC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性格测评工具。不光在于它的简单明了,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
记得第一次上课。中途,老师让我们判断她的模式。大家异常兴奋,很多人跃跃欲试。有意思的是,猜测的结果是四种特质不仅占全,而且每种的呼声都很高。
最后,在一片寂静的等待中,老师不疾不徐地在黑板上画下一个被四等分的长方形,每个里面都写了一个字母。这个结果让大家无不跌破眼镜,几乎都张大了嘴。
老师笑着说:“以前,我也并非如此。但后来,我有意识地发展欠缺的部分,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模式。每当需要‘D’的时候,我会把其他隐藏;其他也是一样。”哈!原来如此!
参加这次培训,我的最大收获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从中收获了强有力的信心。因为它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不足的同时,更多的看见了自己的优势与资源。
8
然而,不是每种特质都可以这么容易变成我们自己眼中的优势。
他。1919年,在美国一个农场,一场凶猛的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袭击了一个17岁的他,令他全身瘫痪,除了说话和眼动外不能做任何事情。男孩的妈妈请了三个医生来,他们都无奈地说:没有指望了,你的儿子活不到明天了……他还患有色盲、音盲、阅读障碍……
她。一岁半时父母离异,母亲带着她再嫁。五岁开始,家庭经济陷入了困境,经常被继父毒打;然后,一个邻居老酒鬼强奸了她。她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必须忍受来自身体和性方面的虐待,以及繁重的体力劳动;16岁,未婚先孕并产有一女,还曾堕胎;结婚14年后,丈夫外遇抛弃了她;又过了一些年,她被查出来癌症……
看到他们的悲惨遭遇,估计很多人都会感叹自己太幸福了!
然而,就是这样悲惨的遭遇,最终成就了他们:在极度的疼痛中,他发现了暗示与催眠的力量;在悲惨的遭遇中,她从冥想中获得了新生,并把它们作为自己手中的优势资源,帮助了无数饱受身心之痛的人:
他叫米尔顿.埃里克森,不仅站了起来,后来还成为享誉全球的催眠大师,可以说是这一神秘领域无可争议的No.1,也被认为是短程策略心理治疗的鼻祖,活到79岁高龄。
她叫路易斯.海,誉满全球健康观念第一畅销书《生命的重建》的作者,成立了全球最大的心灵出版社Hay House。
那些不能杀死我们的,都会使我们更强大。
是的,每个人与生俱来能量均衡。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无数的宝藏,“特权”俯首皆是,“资源”遍布全身。苏格拉底说:每个人身上都有阳光,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9
那天,从催眠沙龙回来,我急切地搜出了米尔顿.埃里克森的资料,看得我心潮澎湃。在那篇文章的最后,写着他的话:
人们是OK的;
每个人都会在当下做出最好的选择;
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正面的动机;
人们已经拥有成功快乐的一切资源;
改变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而我想说:学习永远不晚,成长随时发生。
愿我们看见资源,看见自己身上的阳光,温暖自己,照亮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