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笑集读史论语大讲堂
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二部,第十六章,第四节)

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二部,第十六章,第四节)

作者: 司马吹风 | 来源:发表于2021-11-16 06:19 被阅读0次

              第十六章 排除异己崇熙宁

                          第四节 元祐碑

    公元1102年九月份,蔡京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蔡京为了彻底打击元祐党,认为贬官、流配还不足以产生震慑作用,经蔡京和其心腹叶梦得、强俊明等人捣鼓,编籍一百二十人姓名及其罪状,称为奸党,并请赵佶将这一百二十人的名字,分名别类书写好,请石匠篆刻在石碑上,立于端礼门。

    这一百二十人的名字分别为:

    担任过执政大臣(包括宰相、枢密使和副宰相)的有: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吕公亮、吕大防、刘挚、范纯仁、韩忠彦、王珪、梁焘、王岩叟、王存、郑雍、傅尧俞、赵瞻、韩维、孙固、范百禄、胡宗愈、李清臣、苏辙、刘奉世、范纯礼、安焘、陆佃。共计二十五人;

    担任过待制以上官员的有:苏轼、范祖禹、王钦臣、姚勔、顾临、赵君锡、马默、王蚡、孔文仲、孔武仲、朱光庭、孙觉、吴安持、钱勰、李之纯、赵彦若、赵卨、孙升、李用、刘安世、韩川、吕希纯、曾肇、王觌、范纯粹、王畏、吕陶、王古、陈次升、丰稷、谢文瓘、鲜于侁、贾易、邹浩、张舜民。共计三十五人;

    其他杂官有:程颐、谢良佐、吕希哲、吕希绩、晁补之、黄庭坚、毕仲游、常安民、孔平仲、司马康、吴诗安、张来、欧阳棐、陈瓘、郑侠、秦观、徐常、汤馘、杜纯、宋保国、刘唐老、黄隐、王巩、张保源、汪衍、余爽、常立、唐义问、余卞、李格非、商倚、张庭坚、李祉、陈祐、任伯雨、朱光裔、陈郛、苏嘉、龚夬、欧阳中立、吴俦、吕仲甫、刘当时、马琮、陈彦、刘昱、鲁君贶、韩跋。共计四十八人;

    宦官内侍有:张士良、鲁焘、赵约、谭裔、王偁、陈询、张琳、裘彦臣。共计八人;

    武将有:王献可、张巽、李备、胡田。共计四人。

    此事刚了,蔡京又出新招。蔡京提醒赵佶,元符年末,哲宗皇帝曾因日食,下诏向大臣求直言,当时应诏上书者,不下数百人,众说纷纭,互有曲直。蔡京建议对这些奏章仔细检阅,并对奏章划分等级,赵佶也下诏同意。

    蔡京和同党鸡蛋里挑骨头,将这几百本奏章,分别定为正上、正中、正下三等,邪上、邪中、邪下三等,共六等。

    钟世美等四十一人为“正等”,全部表彰提拔,范柔中等五百余人为“邪等”,分别降职问责,且降职问责的人之间不得同州居住。防止他们互通消息,蔡京比章惇执政时,阴毒得多!。

    十月,昌州(重庆荣昌)判官冯澥,附和蔡京意图,竟然越俎上书,说元祐皇后孟氏,不当复位皇后。冯澥上书,正中蔡京心怀。

    当时孟后复位,元符皇后刘氏很是不爽,但向太后“坐把”,刘氏不敢作怪,现向太后已故,刘氏再无顾忌,加上蔡京回到朝廷,刘氏也说了不少好话,如今,蔡京当权,刘氏便派内侍郝随,暗中托蔡京再废孟后。

    蔡京再胆大妄为,也知道废除皇后事关重大,一时也不便发言,只好待机而动,凑巧冯澥呈上此议,即面请徽宗,乞交辅臣台官复议。

    这时候的辅臣台官,多半是蔡京爪牙,哪个不顺从蔡京之意?御史中丞钱遹,殿中侍御史石豫、左肤接连奏称:“韩忠彦等乘一百姓何大正的狂言,恢复瑶华废后,引起物议纷纷,请大臣详细议定!”

    蔡京遂邀集许将、温益、赵挺之、张商英数人,联袂上疏,请赵佶采纳台谏之言。

    徽宗本不欲再废孟后,执政大臣都同意,再者说,当时恢复孟氏皇后也是向太后作主,自己对孟氏做不做皇后,实在无关痛痒。因此下诏同意蔡京等所请,撤销孟氏元祐皇后名号,再遣孟氏出居瑶华宫。同时,依蔡京等议,降韩忠彦、曾布官,追贬李清臣为雷州司户参军,黄履为祁州团练副使,安置翰林学士曾肇,御史中丞丰稷,谏官陈瓘、龚夬等十七人于远州,因为这些人附和恢复孟氏皇后,所以连坐。

    冯澥也得以升为鸿胪寺主簿。

    佐料:上述一百二十人元祐党,是按《宋史纪事本末》记载,但执政大臣中的第三位吕公亮存疑,因为这个人名不见经传,怎么冒出来的?令人费解。《宋史》记录中,担任过执政大臣的,并无吕公亮其人,吕夷简比较著名的儿子,除了吕公著外,就是吕公弼、吕公绰、吕公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钻研一下。

    我们科普一下,宋朝的“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知制诰”、“直学士院”、“翰林权直”、“学士院权直”之间的区别。

    上述官员都在翰林学士院任职,学士院的职权是负责起草朝廷的制书,诰书、诏书、敕书、国书以及宫廷所用文书,还侍皇帝出巡,充顾问。实际是皇帝的秘书处和参谋官员。

    学士入翰林学士院即为“翰林学士”,“翰林学士”中资格老的可任“翰林学士承旨”,有别于“翰林学士”,“翰林学士承旨”不常设,其他“翰林学士”也无定员。

    “知制诰”,其他的官员可以加“知制诰”头衔,“知制诰”有权在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起草皇帝、宰相交代的文件,称为“外制”;“翰林学士”或者又加“知制诰”头衔的,则有资格直接到宫廷为皇帝起草诏书,称为“內制”。

    他官入翰林学士院但是没有授予“学士”头衔,称为“直学士院”。

    翰林学士缺员,他官暂代起草文书,称为“翰林权直”,后来有人认为“翰林权直”的名称不妥当,便改为“学士院权直”。“翰林权直”和学士院权直”是一回事,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另外,中书省还有“中书舍人”,在唐朝时本来也是为朝廷起草文书的,称“外制”,但到宋朝,中书舍人只是个官名,没有具体事务,神宗改制时又恢复了部分职务。总之,宋朝官制相当乱,不是专业人员,很难理出头绪。我们只要大概了解就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二部,第十六章,第四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nb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