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3
一个月后,同学们熟知了起来,舍友们已经无话不谈。除了我一个人外,另外七个舍友来自北方、西北的城市。她们愉快、轻松地交谈着,根本不需要去包装声音,她们的说话声就能像从电视中传出的一般,纯正、标准。再看看她们的笑容,自然真情地流露,在标准的普通话的映衬下,散发着青春的活力。
她们的滔滔不绝,她们美妙动听的声音却总是故意钻进我的耳朵。这让我无比羡慕。
我有着满腔的肺腑之言,却无法表达。我连一句话,一段话都不能说清楚,更别想着还要有情感的表达。那时的我,情绪低落到极点,还产生了自卑感。
越是这样,我越开不了口。担心自己一开口,就会出现尴尬的场面。努力讲了一大堆话,可同学却没有反应,停顿一会儿后,开始半迷半懂地和我比划起来。真有些难为情了。
所以,一段时间来,我封闭了我的语言,甚至还封闭了我的思想。
可是,只要见到同乡,我整个人就像是活了过来。卸下了一天的装腔作势,终于可以透口气了。一下子,这频道就转到了云南台,使劲地讲着久违的云南话。一天的所见所闻,恨不得和老乡讲上一整夜。
那时,这个变成了一个死结。我越是害怕讲普通话,它也就越躲我远远的。
4
我从遥远的边疆省份的一个小县城来到西北上大学,那时,没有人意识到,我不会讲普通话,谁也不会和一个大学生关联起来,也不会和我是一个来自云南的学生关联起来。
那时,普通话,就是挡在我面前的一座山。刚开始,我不好意思承认自己不会讲普通话。
我的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刚开始,江南语、四川话、东北话、粤语、云南话,各种方言,夹带着很浓的乡音,混杂着北方同学的普通话,交织在了一起。在西北上大学,普通话,就是学校中的官方语言,所以我们这些南方学生开始努力地学习讲普通话。
我完全被普通话包围着,在任何一种场景下,任何一个画面中,我开始试着用不顺溜的普通话去表达。
后来,同学们也知道了我的处境,了解到在我日常中不讲普通话这个情况。有了同学们的理解,我才开始放开了自己。刚开始觉得河北同学讲的话好听,就学习她说话。后来又觉得河南同学讲的话好听,又学习起河南普通话。总之,河北普通话、河南普通话、陕西普通话、新疆普通话,都成了我的范本。
逐步熟悉了那种语音和语调后,加上有语境,我感觉我的舌头开始灵活了,不再生硬了,至少是敢于去面对,去讲了。
(未完待续)
写于2022年11月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