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深处有人家

  • 作者: 蒋平
  • 来源:美文阅读网
  • 发表于2017-06-26
  • 被阅读734
  •   在春天的最后最后一个节令,谷雨时节,盼望着的梨花终于如约而至。漫山遍野的梨花从蓄势待发到花满枝头,一步步地吸引着人们,一朵朵浅绿色的花苞,一枝枝满含春色的梨花,在春日的暖风中摇曳着,似乎在向人们招手,来吧,来吧,来一场三生三世的梨花之约。

      唯美的“赏花节”即将在小店村举行。怀着思慕,我提前去往这个梨花最多的地方——小店村。从县城出发,向东而去,在连元村边左拐不远处便是魏家窑,在村子里继续左拐,转眼即见白家窑。从村子里穿行而过,一路上坡,经南垴村边,约四五里便可到小店。一路驶来,不过十几分钟的车程。

      小店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在离村子一里多的地方,名曰“下马坡”,下马坡处曾有下马石下马碑,就连这一带的沟也被称之为“碑沟”。不过,下马碑已经不知去向,此处只有一株绿意盈盈的旱柳和一树杏花迎接了我。村子里的老人说,这个地方是过去达官贵人下马的地方。从这里下马,一则可以住店,二来,此地有一条小径通往海渎龙王庙,也就是“焦龙庙”,下马赤脚步行,以示恭敬。

      小店村的得名,就是因为“下马坡”这个店。从当年旅馆遗址来看,这个店实在是小。占地面积也不过百多平米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小店。也许当年这里曾经宽阔无比,但岁月有痕,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已经是一个小小的遗址了。小店的命名到底源于何年,仓促之间,未能加以考证。但从村名口耳相传而来的命名,则源于后赵,甚至更早。老人们说:朝廷来了这里也要下马,赤脚到焦龙庙朝拜。那个村民口中的朝廷,就是某一个皇帝。

      从下马坡旁边的小路一路下坡,可到焦龙庙。这一路上,几乎每一块地里都种植着梨树。坡上的梨花已经盛开,一朵朵,一枝枝,在春日的田野里那么恬静,那么洁白。往坡底走,梨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还只是一树树浅绿色的花苞,并没有绽开的意思。这一沟的梨花极有层次地在这里排班。已经静静地开放的,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还有那蜷缩着紧实的不肯绽开一丝丝缝隙的,仿佛有谁下了命令,为了每一个游客都不虚此行,,他们有次序地徐徐绽开。如果梨花的花期为一周左右,那么在小店,花期会更长一些。难道是海渎龙王的庇佑吗?

      这个叫做“小圪廊”的路,直达河底,这里就是焦龙庙所在地。环顾四周,山坡上的灌木透出浅浅的绿意,脚下的路上,长着青青的小草,蒲公英黄色的花朵,薇菜和粽粽花紫色的小花点缀其间,这一条原生态的黄土路,似乎和千年前一般无二。那九五之尊的皇帝是否赤脚从这里走过,在这个焦龙庙上焚香跪拜,祈求风调雨顺?不得而知。但此地香火不断,倒是事实。

      过小桥,就是焦龙庙,随行的老魏指着这里高高低低大小不一的石砌的一方方圪台说,这是戏台,那是乐师演奏的地方,那最高处则是拴马的地方。而我早想一见的焦龙庙在前几年重建,一切焕然一新。只有两块保存的相对完好的古旧的石碑讲述着这里的过往。一块是嘉靖三十五年所立,上书:御祭文。一块似乎更早一些,自己磨灭,年代不可考。庙前的八角井井水清冽,水中倒影,蓝天白云,煞是好看。

      每年的七月初五就是小店村庙会的日子。相传,在庙会时,老焦爷必定会看到自己喜欢的曲目。无论戏台在哪里,总会在那天一定来这里唱一场。老焦爷点戏,若不中意,必定唱不下去,若喜欢,想走也走不了。传说,那时老焦爷喜欢听一个小生的戏,可他还要赶另一场,当他要离开时,刚上马就被摔了下来。如今,焦龙庙就在小店村的地界上,这个叫做“店渠庙”的地方,村民王志彦的土地上,也就是焦龙庙的旧址上。庙会一如既往地举办,年年如是。

      从焦龙庙归来,仍到下马坡。眼前的这条大路通往小店村。被称为“官道”。在这个村子里有“官道底”,“官道坡”等地名。可见当年此地是交通要道。在古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抗战时期,小店属于边区,村里曾出过十二个烈士。而紧挨着的南垴在当时则是维持村。当年小店的村民不甘心被奴役,导致村庄被日寇破坏严重。

      从大路向村子走去,一路上梨花竞相绽放,洁白的梨花,艳丽的桃花,在青山之中,蓝天之下显得如诗如画。

      在村子最高的一个地方,是梨树较多,梨花开的稠密的一个地方:十二亩圪顶。目之所及,不见地头。只有一行行的梨树,一树树梨花。阳光暖暖的照着,风儿轻轻吹来。蜜蜂在花间嬉戏,这个高高的圪顶,也是摄影采风的绝佳地。远望四周,青山环抱,静听鸟语,俯瞰绿树,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这个地方也是黄河电视台曾取景的地方。春赏梨花,秋摘黄梨。小店的村民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予,较那陶渊明过得更舒心了些。

      小店的梨树有多少,没有去数,但最大的梨树据说可以结实一二千斤。黄梨摘到手软。于是村民千挑万选,那细致程度不亚于皇帝选妃。村民把最好的梨卖给别人或自己贮藏。那些稍有瑕疵的就由他自生自灭。现在在梨树下还能看到去年落下的梨儿。风吹日晒已呈黑褐色。老魏说,梨儿太多了呀。整个上司乡,小店的梨树最多,梨儿的品相最好,当然,味道更是好吃得没得说。若论什么时候开始栽种大黄梨,那至少上百年了。如今,村子里的人不光是要经营好现有的梨树,更有打造“千亩梨园”的设想。

      在这里远望,教堂的高高的屋顶直刺向苍穹。古典的建筑与周围的民居大不相同。在这里,抗战时期曾是老百姓的避难所。我曾想:小店是个特别包容的地方。村子里两大板块,一个前庄,一个后庄。前庄的人信天主,后庄的人信佛主。一个村子的人,一半人去拜佛。一半人去诵经。三大宗教有两个在小店选址建设,这在附近村子是没有的事。

      小店的“赏花节”即将来临,愿喜欢梨花的人去小店游玩、赏花。看梨花似雪,听鸟鸣声声。在蓝天下,享受自然的美景,也在人文景观里流连。

      本文标题:梨花深处有人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article/129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