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我已经忘记那天,我是如何踉跄地走回家,也忘记那时候的我抱着枕头哭了多少眼泪,我只记得在她转身离开,并坚持不让我送她之前,我强颜欢笑地说:“好讽刺,别人都在庆祝在一起,我们却在谈分离。”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明白,那时的我并不孤单。
真相
这个流言是真的!这一研究的结果比较支持催化假说——那些原先就问题重重的关系,更容易在情人节后分手。
论证
情人节期间分手率更高
虽然外国人不过七夕,但多年前进行的一项追踪研究指出,情人节前一周与当周的分手率是平常的2.5倍,在情人节参加实验的受试者,更容易分手——二月参加实验的人,有13%的人分手,四月有7.4%的人分手(或许是因为“愚人劫”效应),而9月和10月的分手率则分别是4.2%和5.1% 。对此,研究者提出两个假说:
煽动假说(instigator hypothesis):情人节是一种“社会比较性(Social comparison)”的节日,在比较之中“煽动”了分手。这几天之中,你有更多的机会看到别的情侣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互赠节日礼物。这样一比较下来,就会让人觉得自己的另一半不够体贴、不够了解你、准备的礼物也不讨你喜欢。比较产生的落差不禁促使你去想:他真的爱我吗?他是不是变了?催化假说(catalyst hypothesis):情人节会催化了情侣之间比较明显的矛盾。情侣间的感情,本来就是会随着冲突、信念、了解的加深等各种事件起伏,那些本来就幸福稳定的关系,受情人节影响不大,真正该小心的是那些原先就岌岌可危、暗流涌动、充斥着许多不满和委屈的关系。
所以,到底哪个说法对呢?这一研究的结果比较支持催化假说——那些原先就问题重重的关系,更容易在情人节后分手。
我们,还能做朋友吗?
失恋后心有不甘的人有时会希望能和对方继续做朋友,但是这样做真的能得偿所愿吗?
一项研究发现,尽管60%的人在分手后,和对方的联络会渐渐便少了,还是有六种人在分手之后,比较可能当朋友。
在一起之前是朋友的人;分手是共同提出的,毕竟继续待在这段关系里,两个人都不快乐。另外研究发现,虽然女性总是比较擅于发现两人关系中的问题并提出分手,但男人提分手比女人提分手更容易维系友谊。这或许是因为被甩的男人不太会介意这种“被拒绝”的感觉;还对彼此有感觉的情侣。对他们来说,当朋友只是一种退守,其实两人都想着有一天能够重然旧爱。研究发现,还相互吸引的人与使用“退而求其次策略(de-escalation tactics)”的人(例如:“我想要一个人安静一阵子”、“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再看看适不适合”、“我们都该对自己诚实”等),比较可能继续做朋友。而尝试去为分手做辩护(justification)(例如:“我觉得我变了”、“在这段关系里我并不快乐、没有成长”等),或者是逃避对方的人,则比较不容易继续做朋友。当然,如果变成性伴侣或是分分和和的关系,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很快乐满意;家人或朋友支持你们继续做朋友;同性恋。嗯,这是新的!一项研究调查了60位女同性恋,37位男同性恋,45位女异性恋与39位男异性恋,结果发现同性恋者更可能在分手后维持朋友关系。这并不是说,如果你想要分手后还是朋友,就找一个同性来爱,毕竟性取向是不能勉强的。同性恋之所以较有可能继续联络,是因为他们共同属于一个“被压迫的团体(oppressed group)”,要比其他人有更加 紧密的连结。
如果你想知道究竟能不能在和他当朋友,可以回顾一下这六大条件,从朋友开始的恋情、协议分手、彼此仍有感觉、在一起时很快乐、身边的人支持与同性恋。你满足了几个呢?你觉得你胜算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