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百科历史解密
墨子的老师是谁详细了解墨子的生平经历

墨子的老师是谁详细了解墨子的生平经历

  • 作者: Admin
  • 来源:文史百科
  • 发表于2017-02-04
  • 被阅读786
  •   墨子的老师是谁,墨子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位非常了得的思想家,同时墨家学派也是墨子一手创建的,那么这样一位厉害的人物,他的师傅是谁呢?相信对于这一点我们都十分的好奇,那么今天就为大家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墨子老师,顺便看一下墨子生平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经历。

      墨子老师

      他老师据说是史角的后人史明。史角是周太史,在鲁桓公时代被派往鲁国,从此留在曲阜。后人在邹、滕、鲁、莒附近分布。墨子的木匠工艺师傅是其父墨翦。墨子是墨家的开创者,也是墨家最著名的代表。但墨子年少之时,未创立学派之前,却学于鲁,习孔子之术。《吕氏春秋当染》载“: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这是说,墨子在鲁国拜精通周礼的周代史官史角的后人为师。

      《淮南子要略训》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明确指出墨子学过儒家,拜儒家学者为师其师要么是孔子弟子,要么是孔子弟子的弟子,也即孔子的再传弟子。史角之后人通礼,孔子创建的儒学本质上是剥取礼而扩充仁,以仁复礼。所以,我们认为墨子习礼又习儒是可信的。或许,史角的后代恰是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韩非子显学》说“孔子墨子俱道尧舜”,崇拜共同的祖先,视先贤为理想统治者的化身。墨子本人熟悉儒家典籍,论辩时常引用《诗经》、《尚书》及各国《春秋》。

      例如,《墨子尚贤中》引《诗经》“告女忧恤,诲女予爵,孰能执热,鲜不用濯”;引《汤誓》“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墨子明鬼下》为了证明鬼神存在,引周、燕、宋、齐等国之《春秋》中所记鬼神之事。墨子学说也讲仁、义、忠、孝,其“兼爱”主张似是接续、发展孔子“泛爱”。墨子虽然非儒,亦称赞孔子有“当而不可易者(”《墨子公孟》)。这些都是墨子学于史角之后、学于儒家的有力证明。现存《墨子》有“非儒下”,主要批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礼义观,反对儒家婚丧之礼,指责儒家礼乐与政事和生产之无益而有害,讽刺孔子表面上讲求仁义,实则惑乱人民。因之,有的学者便以此否定墨子学儒、习礼。从逻辑上讲,墨子习儒与非儒并不矛盾,从学儒到非儒正是墨子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习儒而非儒正是墨子最终成为墨家的创建者,而没有成为儒门人物的关键。

      《淮南子要略训》对此有明确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同时,只有承认墨子习儒又非儒,方可解释墨子汲取儒家仁义等范畴、“泛爱”等学术思想,又强烈批判儒家厚葬久丧和“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墨子非乐,方可更准确地理解《韩非子显学》中所说“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那种仅凭墨子非儒便否认墨子曾习儒的看法,在我们看来,是很难站住脚的,它忽视了求学时期的少年墨子与思想成熟时期的成年墨子之间的差别,无视墨子思想的前后变化。

      生平经历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90),名翟(di),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创立的墨家学说,并有着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墨子砚整套科学理论。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俗称鲁班)相比,墨子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史记》记载说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墨子很可能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

      墨子先祖是宋国贵族目夷(今河南商丘人),曾到过鲁、卫、楚、齐等国,并打算到越国,但终未成行。其主要事迹有:阻止鲁阳文君攻郑,说服公输班而止楚攻宋。楚惠王打算以书社封墨子,越王也打算以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墨子,但墨子都没有接受。宋昭公时曾做过宋大夫。但以后地位下降,接近劳动者。《墨子》一书,大部分是墨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记录的汇集。它是研究墨子思想的直接材料,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是后期墨家的著作。也有人认为《经上》《经下》两篇是墨子的著作。

      在《墨子·鲁问》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他认为,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十大主张中最适合的方案。如"国家昏乱",就选用"尚贤"、"尚同";国家贫弱,就选用"节用""节葬";等等。墨家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团体。他们的领袖称为"矩子"。第一任矩子是墨子,后来的"矩子"有孟胜、田襄子、腹等。由"矩子"执行"墨子之法"。墨者"矩子"腹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人,本应依法处死。但秦惠王认为腹年老,只有一个儿子,就命令不杀。腹却说,墨者之法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是禁止杀人伤人的必要措施,它符合"天下之大义",还是坚持把自己的儿子杀了。①这个故事生动的反映了墨家纪律的严明。正因为如此,墨者很能战斗,具有"赴火蹈刀,死不旋踵"②的精神。但是,墨家是一个具有宗教性的集团,往往容易被人利用。据《史记》记载,在楚国旧贵族阳城君等杀害从事变法改革的吴起时,墨者"矩子"孟胜就站在阳城君一边。后来阳城君畏罪逃走,楚国要收回其封国。孟胜为阳城君守封国,忠于阳城君。他传"矩子"于田襄子,自己为阳城君死难,许多弟子也从其死。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墨者有"侠客"的精神。正如《史记·游侠列传》所说的游侠那样:如果行为并不符合正义,但是说话算话,讲信用,答应人家要办的事就必须办到。而且行动果断,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危难等等。

      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三派:相里氏一派、相夫氏一派、邓陵氏一派。《庄子·天下》所说的相里勤的弟子、邓陵子的弟子苦获、己齿,即这三派中的两派。他们都传习《墨子》,但有所不同,互相都攻击对方是"别墨"。在今存的《墨子》中,每篇都有上、中、下三篇,大约就是墨家分裂为三派的证据。据郭沫若研究,墨者集团到秦惠王时,有集中于秦的趋势。因此,从第四代"矩子"时起,墨学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秦国。此后还有记载,东方的墨者谢子,不远千里入秦而见秦惠王。这时墨学还是兴盛的。但是到汉代,墨家已经消亡。为什么墨家消亡如此之快呢?关于这个问题,答案分歧很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从墨家内部来分析其原因,在方法论上是可取的。墨家与儒、法、道等家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墨者组成的带有宗教色彩的集团,有严格的纪律,能赴汤蹈火,视死如归。

      这些,作为一般人是难以办到的。禽滑厘是春秋时期人,传说是墨子的首席弟子,他的字为慎子。禽滑厘曾是儒门弟子,学于子夏,自转投墨子后,便一直潜心墨学。

      本文标题:墨子的老师是谁详细了解墨子的生平经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article/8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