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Subway承认在北美出售的食物中有种叫Azodiacarbonamide——偶氮二甲酰胺的化学制品,一种面粉漂白剂,也被用于瑜伽垫和鞋底,在欧盟、澳大利亚等地被明令禁止用于食物。世卫组织曾将它与呼吸、过敏和哮喘等联系在一起。CNN称市面上大部分面包都有这种成分,包括星巴克和麦当劳
真相
这个流言是假的!已知的研究认为该添加剂有可能对生产、运输和加工这个产品的工作人员造成影响;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日常接触不太可能达到职业暴露的量。更重要的是,引起这些呼吸道症状的原因是吸入,而不是吃到肚子里。因此这种风险在普通消费者身上是很难复制出来的。
论证
事件经过
这件事缘起是一个叫foodbabe的网站的创始人Vani Hari 发起的一个要求Subway停止使用偶氮二甲酰胺的情愿,24小时之内,有5万人联署了这份请愿表:
然后Subway就表示将会废止这一添加剂的使用了。为什么Subway一些欧洲国家和澳大利亚不用ADA,在美国又用呢?很简单,因为美国允许用。
偶氮二甲酰胺是什么?
偶氮二甲酰胺(Azodicarbonamide,ADA),分子式C2H4O2N4,黄色到橙红色的无味粉末。在欧盟的食品添加剂编号是E927。结构式是这样:
作为食品添加剂,偶氮二甲酰胺主要用作面粉增筋等用途。
偶氮二甲酰胺其实也只是一个后起之秀。以前面制品不够筋道的时候,人们添加一种叫做溴酸钾的东西,但是后来科学家发现溴酸钾是一种致癌物,于是它被废弃。可大家还是想吃筋道的面制品怎么办?科学家找到了偶氮二甲酰胺这个接班人。这一点类似于皮蛋工艺中的硫酸铜替代铅丹,是有利人们健康的大好事。
偶氮二甲酰胺和干面粉可以相安无事,但加上水一和,偶氮二甲酰胺就迅速释放活性氧,自己转变为更加稳定的联二脲。释放出来的活性氧可以夺取蛋白质巯基(-SH)上的氢原子,两个失去“氢伴侣”的巯基相依为命成为二硫键(-S-S-)。这些二硫键就像搭建在蛋白分子间的桥梁,使蛋白质形成立体网状结构,于是面就更筋道、有弹性。
偶氮二甲酰胺安全性如何?
偶氮二甲酰胺的性能优异,但安全性如何呢?国际权威机构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JECFA)于1966年就对偶氮二甲酰胺作出了评估,结论就是“很安全”,给出的安全剂量是0-45毫克/千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有力的研究质疑这一结论。我国目前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就是依此规定的:面粉可以使用偶氮二甲酰胺,限量为45毫克/千克。美国FDA将偶氮二甲酰胺定为“GRAS”,也是很安全,所以美国、加拿大都在用它,使用量的上限(美国)和我们一样。
那偶氮二甲酰胺产生的联二脲会不会有问题呢?研究表明,联二脲在烘焙条件下很稳定。它在体内是一种惰性物质:毒性很低,在消化道里不被消化酶破坏,可以很快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我们的脏器不会富集它,也没有发现致癌、致肿瘤或影响生殖。
偶氮二甲酰胺处理过的面粉会不会使蛋白质营养破坏、流失?研究发现,用偶氮甲酰胺处理面粉后,氨基酸构成没有明显变化,而且维生素B1、B2和烟酸等成分都没有变化,所以这一担忧也是没必要的。
对于偶氮二甲酰胺的安全性,国际上确实出现了一些“争议”。比如联合国环境计划署曾经在1999年对偶氮二甲酰胺的职业暴露做过分析(很多资料来自英国),他们认为在职业暴露的条件下(比如生产、运输),偶氮二甲酰胺的确有可能诱发哮喘。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日常接触不太可能达到职业暴露的量。更重要的是,引起这些呼吸道症状的原因是吸入,而不是吃到肚子里。因此这种风险在普通消费者身上是很难复制出来的。
也有文献报道,偶氮二甲酰胺可能会产生氨基甲酸乙酯、氨基脲等物质。但这些研究都没有足够有力的证据来推翻偶氮二甲酰胺的安全性结论,毕竟主要产物是联二脲。比如氨基甲酸乙酯,在一些酒中(例如黄酒)含量高得多。“潜在致癌”的氨基脲是在高温焙烤下产生的,不过很多食品经高温处理都会产生另一种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模拟实验中,用偶氮二甲酰胺处理过的面粉烤制面包后,氨基脲大约是200微克/千克,而高温处理的食物中丙烯酰胺是几十至上千微克/千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致癌物分级中,氨基脲为3类,不明确是否导致人类癌症;丙烯酰胺为2A类,很可能导致人类癌症。)
当然出于谨慎的考虑,欧盟、澳新等国要规避上述可能的风险,禁用偶氮二甲酰胺倒也无可厚非。但使用某一食品添加剂或禁用某一食品添加剂本就是各国自己的选择,譬如,果冻里山梨酸钾的允许量,欧盟就是我国的2倍,我国禁用的过氧化苯甲酰(一种面粉增白剂)在美加等国仍照常使用。
至于说偶氮二甲酰胺是工业成分,这其实挺正常的,食品添加剂中的磷酸盐、亚硫酸盐、EDTA等,个个都是工业领域的多面手。其实只要消费者还喜欢弹力十足的面制品,食品工业就需要面粉增筋剂。如果现在想淘汰偶氮二甲酰胺,得找到一个比它更好的接班人。
各国关于ADA的使用规定
美国:偶氮二甲酰胺通过FDA审查,属于“公认安全”(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的食品添加剂,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是45ppm。
英国:英国卫生安全局将偶氮二甲酰胺视为致呼吸敏感物,认为其在工作场所的存在可能诱发哮喘。含此物质的产品应标注R42号标签,即“吸入可能造成敏感”。
关于偶氮二甲酰胺应不应该被禁用,各国标准不一。根据中国农科院的2013年5月的一份报道,欧盟对于偶氮二甲酰胺的致癌嫌疑,主要是由于偶氮二甲酰胺水解后产生可能致癌的氨基脲(SEM)。
2005年6月,欧盟将对氨基脲的调查及实验报告公布,并禁止了偶氮二甲酰胺在食品包装中的使用。
欧盟的报告主要引用了历史上对氨基脲毒性试验的结论。最早的实验依据在1958年就已经有了:氨基脲对小鼠显示出致癌性,但是对大鼠的实验没有同样的作用。对小鼠导致毒性的剂量为123~176mg/kg(体重),最高剂量下导致小鼠抽搐。1989年的实验显示出氨基脲对小鸡胚胎的影响,但也未考虑对人有风险。对氨基脲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加酸水解、还原,通过液体色谱分析,可以检测出氨基脲的最低含量为0.2μg/kg。另外,2004年关于氨基脲的一份研究论文中的数据指出,当偶氮二甲酰胺加入面粉中时,可产生的氨基脲的含量是偶氮二甲酰胺的0.1%。加拿大按照本国的使用标准20mg/kg估计,裹了经偶氮二甲酰胺处理过的面粉的炸鸡食品所含的氨基脲可能为0.2~5μg/kg。面粉中的氨基脲的含量是3μg/kg,在高温下,氨基脲会产生更多,因此使用这种面粉烘焙的面包含氨基脲28μg/kg。
欧盟的最终结论是氨基脲对人的健康风险不明确。但欧盟也因为这个“不明确”将偶氮二甲酰胺从食品添加剂名单中除名。而美国等允许使用的国家认为,这些资料是不足以作为禁用偶氮二甲酰胺的明确证据。
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看来,由于偶氮甲二酰胺的毒性并不确定,而且发达国家仍在使用,对成年人来说,食用标准限定范围内的面包制品问题不大。她主要担心的是,偶氮类物质可能会影响儿童对于微量元素的吸收。她表示: “就一种添加剂而言,各国的选择都不同,我们国家现阶段的做法是,如果所有发达国家一致禁止使用的,中国是不会对此开绿灯的。如果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地区也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就将根据国内的行业需求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