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是一种品质。它是存在本质的一种状态,一种生活方式。
要疗愈受伤的内在小孩,我们必须学习做父母,经由培养内在的静心意识状态,来照顾自己的内在小孩。
观照
通常,当我们不舒服、痛苦或焦虑的时候,当下的反应是想改变现况。在“孩童意识状态下”,我们不善于忍受这些感觉,而且拼命想逃开这些让人痛苦的情境。要将逃离的感觉转变成观照、感受和允许事情发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内在转变。
有静心特质的意识是保持距离的,让我们有能力,接纳内在的惊慌、不舒服和悲伤。因为保持距离,所以不切断感觉,反而给予更多的空间去感觉。由于内在有更多的空间,所以想要从不舒服的感觉中逃走的欲望就不再那么强烈。
从观照身体开始,行、坐、卧、食,从最基本的开始。观照的神奇在于当你观照身体时,这个观照者变得比较强壮;当你观照思维时,这个观照者也变得比较坚强;当你观照心情时,这个观照者是如此坚定,他仍是他自己,观照着自己,犹如蜡烛在黑夜中,不仅照亮周遭的事物,也同时照亮自己。
了解
了解就如同是对我们的经验覆盖上慈悲的毯子。当有了了解,也就有了接受,有了接受,宁静也随之而来。了解因静心而发生,重点不是去做什么,而只是接受事情的本来面貌,只是保持足够的距离来好好看一看。
只要我是以事情做得有多好或是完成多少来评价自己,我就没有空间来了解我的内在小孩。静心带出我们内在的女性特质,让慈悲与了解得以流动开来。我严厉批判的头脑,来自于我对自己设下的严格标准,基本上是以成败为标准。静心让我放慢下来,渐渐地我内在温和的空间就更多了。
接受
以静心为取向的疗愈,改变反倒是其次的。重要的是,我们观照、并接受一切如是,像一位探索灵魂和内在世界的科学家。观照与接受,是研究时所用的工具。如果我们将焦点放在改变,我们就无法生活在当下,也无法发现自我。我们将会继续追逐成败与得失,让自己蒙羞、损失自尊、麻木、无意识、并且不负责任,如此一再重复着。要看到所有这些,并不容易,我们宁可就此打住。以我的经验,真正的改变是缓慢而逐渐的。一旦我们找到自己观照和接受的能力,改变将会自行发生。
待在当下
待在当下是静心的本质,学习与这个片刻待在一起,观照并感受着一切如是。当我开始静心时,我非常努力专注于观照呼吸、念头,还有身体的感受,只要我表现得焦躁不安和不专心时,我就会责备自己。这时就是考验我,是否有能力与当时的状况相处,也就是与我惊慌受伤的内在小孩相处。
对我们的内在小孩许下一个温柔的承诺。愿意待在当下,就是很深的疗愈。但是当悲伤与恐惧涌现时,待在当下就显得困难重重。通常,当某些事情影响到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会从腹部感觉得到。
待在当下,是不带批判的觉知。当我承认所发生的事实而不批判自己没有感觉,或没有感觉到更多时,这时才有空间,让更多的感觉浮现出来。
归于中心
或许对我们而言,疗愈内在小孩最大的挑战是学习给自己空间,去感觉而不要作出反应。我们称此为“留住感觉”。如果能够只是与自己所感觉到的待在一起,不作反应,容许感觉更深入并且继续观照,令人惊讶的事就会发生。我们内在某些东西会开始放松下来。
借由回到对身体的感觉并且逐步地来到腹部,渐渐地就带着我们回到自己的中心。与自己的中心联结,是自尊与根植内在的源头。这让我们能够处于惊慌中而不受影响。在我慢下来,安静地坐着,并且转向内在的这段时间,我就已在疗愈这份惊恐。我只需要耐心对待自己就可以了。
耐心与信任
疗愈我们的内在小孩是急不得的。它是一个缓慢而细微的过程。这和静心一样,如果带着目标静心,我们很快就会感到厌倦和挫折。在疗愈内在小孩和深入静心这两件事上,我们都只要享受过程就好了。我们可能会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待人处世的行为与态度上没有任何明显的改变。这会让我们既受挫又失去勇气。然后在突然之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工作开始变得顺心、得到回馈,或是开始过着更有深度与滋养的爱的生活。
耐心来自于很深的信任,信任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意义和必要性,而且它会以它自己的步调发生。耐心与信任如此密不可分。不匆促、不预设立场,就只此时此刻。带着这样的特质,进入关系的疗愈,对我们的共依存关系,会带来深刻的冲击。
一个惊慌的小孩,隐藏在一个不断地无意识逃避、补偿掩饰的“成年人”里。静心将这个“成年人”蜕变成一个真正的成人。
发生在我身上的每一个人生功课,原是为了唤醒我,而不是惩罚我。《拥抱你的内在小孩》核心整理Five
http://www.jianshu.com/p/d65a95a831be
《洞见孩子的灵魂》海灵格语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