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在《原来清明不只是“清明”》推文中写到一个“很巧”的提醒:
4月3日-5日,是清明小长假。巧的是,这三天,我们连着过了三个节。
4月3日,三月初三,是踏青游春的上巳节,就是微醺的王羲之写下《兰亭集序》之日。
4月4日,寒食节(冬至后105天),不同于上巳“信可乐也”的氛围,这一天“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祭扫悼念时。
4月5日3时20分,清明至。清明,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今时今日我们口中的“清明”,其实是清明节气、上巳节与寒食节三个时节交汇融合而成。
我们这边的清明节每年都有两个,一个是古清明(每年三月初三),一个是新清明(清明节气日)。这两个日子,就是做央视新闻所介绍的寒食节的事——“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祭扫悼念时。
每个村有每个村的规矩,有的村做的都是新清明。有的村一般人家做的都是古清明,只有亲人去世第一年做新清明。
一般情况下,扫墓都是这两个日子去做。如果当日有特殊情况,没有祭扫,农历三月份的每一天都是可以做的。
清明节,有一样祭品是最常见的,我们这边把这种粿叫"黑龟"。一般是用糯米粉加一种时令的野草嫩芽当皮,用花生炒熟磨粉或绿豆蒸熟压碎加糖当馅。因为加了野草,蒸完以后一般是墨绿色的,看上去偏黑,所以叫"黑龟"。如果是过年,就会加上一些红色的染料,做成"红龟"。
我小时候,到山上扫墓,一般家人都会带上一些烧煮的东西。祭拜完就在山上围坐一起用餐。把祭拜的东西吃得差不多再聊一聊、山上走一走,然后再各自回家。那时候有的人还会跟去让朋友当墓客,参与祭拜活动,一起踏青。
后来,逝去的亲人要求火化,一般会寄奉在寺庙,扫墓也变成了到火化地或寺庙特定的地方去祭拜。
这两年比较特殊,去年是足不出户,严禁祭拜。今年也三申五令,严禁各类公祭和聚集性祭扫。所以今年扫墓,也很特殊。
今天跟一个卖清明节相关祭品的老板娘聊起,她说现在的相关祭品多了不少。比如有新衣服,有手机,有整捆的钞票等(都是纸做的或印的)。相关东西销量还不错。有的公墓不让进去祭拜,大家也会在某个地方寄点哀思。
说到清明,想到亲人,感觉这两年真的是太难了。"逝者安息,生者珍惜",这是我常会送给亲人、朋友的话,也曾作为自勉的言语。言语简单,要做到却不容易。但这样的自我提醒与他人提醒,还是需要的。
对于因各种原因离我们而去的亲人,每每想起,总会有几分难受。特别是看到活着的亲人那样难受,难以走出,更是不安。
学会放下,确实不容易。也许这一个又一个的节日,一种又一种的仪式,就是在引导我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告别,以一种比较健康的方式怀念。
忽然之间,想起生命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