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家训》上册第十三讲
找棵大树好乘凉
不论你个人是好是坏,也不论你自己的理想抱负怎样,社会的现实是你不能要求身边的人都跟你一样。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总要遇到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是不是你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好人之后?就要完全拒绝所有的坏人呢?
在曾国藩那里,是否定的。
相比较于林则徐来说,他的对立面穆彰阿就是个奸臣。
可曾国藩在官场上最早的发迹,就是来自于这个不算什么好人的穆张阿的大力帮助。
穆彰阿是道光皇帝执政期间最信任的两个执政大臣之一,他跟道光的关系是“有水乳之合”。
曾国藩在当年考中进士,只是考了个三甲第42名,“赐同进士出身”,是没有资格进入翰林院的。可后来他还是进了翰林院,而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就是穆彰阿。
穆彰阿专门向道光皇帝推荐了曾国藩的诗,也因为穆彰阿和皇帝的关系,道光把曾国藩的成绩又往上提了一名,变成了一等第二名。
这一下,曾国藩虽然只是赐同进士出身,但因为朝考成绩极其出色,也就顺理成章的、也出人意料的进了翰林院。
之后,穆彰阿又向道光皇帝推荐了曾国藩是有福气的人,而被皇帝下旨召见。曾国藩在穆彰阿的大力支持下:穆花四百两银子拿到养性殿张贴的所有圣训内容,而使曾国藩得到道光皇帝“龙颜大悦”。
再之后,曾国藩在数年之间连升十级。到道光朝的末年,他已经在朝廷六部中做过五个部的副部长,从一个小小的从七品的小京官,一直做到了从二品的朝廷大员,这在整个清代都是极为罕见的。
如果没有穆彰阿的提携,也就没有在官场上飞黄腾达、身居高位的曾国藩,这样,曾国藩后来的功业也就无从谈起。我们今天也就不可能来学习他的家训了。
在曾国藩看来,他可以借助穆彰阿的地位,迅速在仕途上发迹,只要他不跟所谓的穆党同流合污,只要他不为虎作伥的做坏事,那就不违背他的人生原则。事实上,他在这一点上给明代的张居正倒很像,都是把人事关系与政治报复分的很清楚的人。(张居正年轻时也得到过大奸臣严嵩的帮助和照顾,才使他这个来自湖北平民家庭的普通官员,有机会在复杂的官场里崭露头角。)
曾国藩明知道穆彰阿是个奸臣,他还能如此这般,不得不说曾国藩的“独到”之处。这与他在面对上级时,所遵循的人事原则有关系了:
人事关系决定着做事的平台,而做事的平台有决定着一个人人生抱负的施展。绝不轻易的拒绝帮助,更不能简单的拒绝机会!
只要自己内心够强大,近朱者可以吃,近墨者则未必黑。政治上保持良好的人事关系,但行动上坚守个人的政治理想。只要你能出淤泥而不染,你也不妨借淤泥来肥沃你的政治土壤。
政治是一回事,交情是另外一回事,大丈夫不仅要恩怨分明,更要公私分明。
当木张阿严嵩权势熏天的时候,曾国藩张居正跟他们凑近乎,看上去像是拍马逢迎,毫无立场,等到木张阿岩松都落难了,而且还都是被定性了的奸臣,这是曾国藩张居正还能一如既往,甚至雪中送炭,那就是真英雄,真豪杰了。
唯真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曾国藩,张居正这样的人之所以能不卑不亢,既不避拍马封迎的议论,也不怕殃及池鱼的风险,一是因为他们自己内心强大,而是因为他们能把政治立场与私人情感做很好的区分,而这一点,对于像他们这样最终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来说,显得尤其必要,也难能可贵。
这是一种政治智慧。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感谢任何一个帮助过我们的人,哪怕他对一百、一千人不好,只要对我们好,我们就不能说他是坏人。
我们做人做事要真实真诚,心怀正义,坦坦荡荡,让内心变得强大,也就无所畏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