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阳府有位叫王平子的秀才,他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在报国寺租了一间房子住了下来。这天,他在寺中偶遇了一位白衣书生,此人出口成章,文采斐然。王平子与他一见如故。
书生说自己姓宋,家住登州府,此番到京城只是为了游历。两人交谈期间,突然听闻隔壁有一个人在自言自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不过如此,他做的《报国寺记》比那可差不了哪里去。没想到天下竟有如此自大之人。王平子和宋兄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此人名叫余杭生,也是来参加考试的,正好住在王平子的隔壁。此人颇有文采,却自视甚高,以为自己才高九斗,不屑与凡夫俗子来往,见两人竟如此的嘲笑自己,余杭生气呼呼的跑了过来。王平子不善言辞,每次遇到他都被欺负,而这次余杭生遇到了宋兄这个伶牙俐齿,是的,终于落了下风,这句话就被嘲讽的面红耳赤。
余杭生十分不甘,拿出论语就要与宋生比试文章。然而无论出什么题,宋生都能对答如流。余杭生见此也不比了,站起身就走了。当余杭生气走后,王平子心里那叫一个痛快,自己写了一些文章,不如请宋兄指点指点。
在宋生看文章的功夫,王平子出门让厨房做些冰糖元宵了,而等他回来时,宋兄已经将整整的一本文章都看完了。他说,王平子写文章的功底很深,但是在下笔的时候却没有坚定的信念,说着宋兄取出的那些已经看过的文章,一一给王平子讲解。不一会儿,冰糖芝麻元宵就端上来了。宋生异常觉得十分的香甜,表示以后还要吃,此后,宋生三天两头就过来找王平子,而王平子也必然会有芝麻元宵来招待他。
余杭生经常走门外路过,每次看到这俩人都是在吃元宵,也不知道这元宵有什么好吃的。一天王平子又拿出自己的文章向宋生请教,宋生便在上面画了很多圈圈一一注解。王平子一看自己的文章有这么多不足之处,不禁的惭愧。宋兄说他自己写了一本关于如何写文章的书,这就拿来给他,而在宋兄出门后,在门外偷看了余杭生,大步走进了房间,坚决要看王平子的文章。可是当他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圆圈儿,又开启了嘲讽模式,我以为宋公子有多了不起,原来是元宵吃多了,大大小小全画上去。
考试过后,王平子与宋兄谈起自己在考场上所做的文章,宋兄连连夸赞,以他的文采。
正说着时,两人看到一个瞎和尚正在买药,宋生说这是个奇人,可以向他请教请教写文章的事儿。王平子听话,就来到了瞎和尚面前,便打算将自己的文章念给他听。和尚摆摆手拒绝了,他哪能耐着性子一个字一个字的听,不如把文章烧了,他用鼻子闻一闻就可以了。王平子这下虽有点吃惊,但还是真的烧了文章。和尚闻完连连点头,说:“他的文章是仿效几位名家的手笔学的,虽然不是很像,但应付考试是足够了”。
余杭生正好也在围观群众之列,也不知道这瞎和尚是不是真的有这能耐,他跑到住所拿出了一本韩愈的作品集,以及自己所做的《报国寺记》,先将韩愈的作品烧掉,瞎和尚一闻,连连赞叹,直接就说出了这是谁的手笔。而等他闻到余杭生的那本,连忙让他拿开这种臭味儿,再多闻一口就吐了。
余杭生恼羞成怒,愤愤地离开了。过了几天,考试结果出来了,令所有人都意外的是,余杭生考中了举人,王平子反而名落孙山。宋兄和王平子找到了瞎和尚,瞎和尚忍不住叹了口气,他虽然瞎了眼睛,但没有瞎鼻子,那些考官简直连鼻子也瞎了。
不一会儿,余杭生得意洋洋的来了。瞎和尚说,这与才学无关,而是运气的问题。不相信的话,余杭生就把考官们的文章用火烧掉,他只要闻一闻。就知道谁是这次考试的阅卷官,余杭生当然不信,跑去向阅卷官求了一篇他的文章,连同其他几个人的文章一同拿了过来,连上好几篇。瞎和尚都说不是,烧到第六篇的时候,和尚突然开始呕吐了起来,随后还放了几个大臭屁,在场的人哄堂大笑。瞎和尚说,这个就是看中余杭生文章的阅卷。
原来宋生是个鬼魂,文章中只所以用他与余杭生形成对比,来衬托宋生的才华与为人。从而形象揭露了考官的昏晕与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融入了作者的自己的经历和情感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