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知己知彼---日本
日本切腹也是一种文化?为什么会说日本人“缺德”?

日本切腹也是一种文化?为什么会说日本人“缺德”?

作者: 嬴逸卿 | 来源:发表于2020-03-29 13:26 被阅读0次

    切腹能成为一种文化吗?

    很多人都难以相信。就仿佛切腹能成为文化,砍头也能成为一种文化一样,这种剥夺生命又充满血腥的行为怎么可能形成文化和风尚?

    在日本,切腹确实成了一种文化,不但成了一种文化,而且这种文化还在青少年当中普及。

    日本曾经有节目,为了向青少年介绍传统文化,向他们作切腹的讲解。一位身着柔道白色服的少年,跪坐在榻榻米上,手持木刀,模仿切腹的动作。身旁高手指导他第一刀如何刺下,第二刀如何横过来等等。看了令人愕然。

    日本切腹文化

    深作光贞在《日本文化和日本人论》(三一书房,1978年)中,开篇第一章就是论述切腹在日本文化中所占据的位置。他显然是将切腹作为文化来论述了。但是这也是外国人怎样都无法理解无法看懂的一种文化。

    日本人总是向外国人这样解释切腹:在日本,切腹有两种:一种为自己要切腹,一种为受刑法切腹。对重视名誉、忠诚、尚武的武士们来说,被逮捕是种耻辱,被他人杀死是种屈辱。干干净净地切开自己的肚子死去,这叫“切腹”。

    为什么不割喉不刺胸?为什么一定要切腹呢?

    日本人会回答:这是武士的习惯。

    如果再问,文明化的现代日本人,不认为切腹是一种野蛮的风习吗?日本人多半会回答:倒不是野蛮,只能说是与现代文明相异质的一个世界。

    倘若再问日本人:你支持切腹吗?日本人答:我不切腹。日本人显得有些不耐烦了。因为对日本人来说,切腹不是一个理论的、解说的世界,而是一个感知的世界,一个心领神会的世界。

    一种例外的切腹——“詰腹”

    有一种相当例外的切腹,叫“詰腹”。所谓“詰腹”就是本人没有一点想死去的意愿,也没有一点想死去的准备,但是周围的人硬是要他切腹。或者,硬性将短刀塞在他的手中,让他插进自己的腹部,强制他担当责任。这也就是说这种切腹是强迫性的,且高压性的。

    这种死,不带来任何为了自己的生的含义。而且随着自己的死去,家族和后代也因为家主是被强制切腹的而失去任何的体面和信用。

    切腹的重大意义

    不管怎么说,所谓的切腹就是切腹者还有充分继续生存的体力因而想继续活下去,但是发生了必须死的事情而切腹死去。

    所以与生老病死相比较,切腹而死留给这个世界的依恋是巨大的,因为自己的切腹给留下的生者带来了价值,这个价值也可理解为一种“遗志”,这种“遗志”属于精神性的,是要让活下来的人来实现的,从这样的逻辑推论来看,切腹者就是“不死鸟”这个精神性的东西。

    切腹者用自己的手,将腹部切开,也就是用自己的手将自己的精神、意志、真心、感情、勇气等释放出来,而且不让他人的手沾上血、沾上污秽来解决问题的同时,自己释放出的精神、意志、真心、感情、勇气等,在自己死后有活着的人将其整理,并作为一种导向和激励,让活着的人沿着自己的“遗志”前进。自己成了神不说,活着的人也为此借光不少。

    就这样,切腹这个个人行为,在其他民族和地区不可能发生,在日本不仅变得可能,而且还成了一种制度和文化。

    47义士?还是妄杀上司的反动分子?

    1702年前后,47名“义士”集体切腹自杀,史称“赤穗复仇事件”。

    当时有赤穗藩(现属兵库县)领主叫浅野内匠头,奉幕府之命担任接待上司的差使。担任这差使的人,须向幕府高官吉良上野请示有关接待细节。而浅野为人耿直,请示时竟只送薄礼,于是吉良不悦并处处与他为难,还当众羞辱他。浅野实在忍无可忍,欲拔剑杀了他。但为周围同僚所阻,只在吉良的额上划了一道伤痕。事发之后,幕府以浅野在殿上行凶为名,勒令其切腹自杀,浅野不得不遵命。

    他死后,其手下的300多名武士便成了浪人。浅野有一位忠实的家臣叫大石,决心为主子雪耻。他从浪人中挑选47名对主子最忠诚者,以血为誓。他们整日佯装成酒鬼,以慢敌心。但吉良方面亦虑及赤穗浪士可能前来报复,所以也日夜防范,不得有慢。但还是在一个大雪之夜(1701年12月14日),浪人们潜入吉良的府宅杀了他,并把他的头颅和染过血的刀供奉在浅野的墓前。

    47义士杀死吉良为主报仇,虽符合忠义之道,但终为幕府所不容,遂令47人一律切腹自杀以赐体面一死。47义士也不抗争、不逃逸,集体来到浅野的墓地,归顺地尊令切开各自的腹部。

    在日本人看来,47义士切腹之死固然有其为忠诚、为责任、为义气豪迈去死的一面,但还有一种美、一种仪式、一种装饰和生的完成,死的化妆的意味。

    只要死得悲壮,无论多坏都可以获得谅解,并被当作是英雄

    日本人近乎宗教信仰般地过分强调并刻意追求切腹样式的“瞬间美”,于是在善恶、是非、好坏等判断上,陷入了价值变形的怪圈:这人哪怕是坏人,但只要死得具有悲壮美的效应,他所做的一切都可谅解。

    如果他是冷静地按照礼仪完成切腹,他仍然被当作英雄来崇拜。于是在日本的历史上,很少有坏人出现,很少有民族败类的说法。

    47义士的复仇事件,如从今天的法律角度看,是根本不能成立的,因为是47义士犯罪在先。但是事后由于47义士死的壮观,在民众的心中就成了世代传咏的英雄。

    这种以审美标准而不以伦理标准来判断善恶,是日本人思维的一大特点,也是部分学者之所以说日本人“缺德”的原因所在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本切腹也是一种文化?为什么会说日本人“缺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fh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