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和我一样把“我怕...”挂嘴边吗?
我想减肥,但“我怕...我管不住嘴还迈不开腿...”
我想加薪,但“我怕...我扛不住工作多和加班的压力...”
我想学游泳,但“我怕...我憋不住气再呛个半死...”
我想戒烟戒酒,但“我怕...我抗衡不了自己的瘾和朋友的盛情...”
我想和她/他在一起,但“我怕...我不够优秀也许不是她/他的理想类型...”
我想...,但“我怕...”
你会不会也常用这个句式,错过了无数个可能。
如果当时我健康饮食且合理运动,我应该早就瘦了吧。
如果当时我运用恰当的方法高效完成工作,我应该早就拿到预期薪资了吧。
如果当时我勇于尝试且专心想着屏住气,我应该早就学会游泳了吧。
如果当时我强烈克制自己的坏习惯,我应该早就告别大肚腩有个健康的心肺了吧。
如果当时我再勇敢点...,当时也对我有好感的她/他应该不会就这样错过了吧。
如果当时我...,我应该早就...
其实“我怕...”只是表象,你真正害怕的是走出“舒适区”。
“舒适区”(Comfort zone)又称为心里舒适区,是指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它某种程度讲会对人们有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某种程度来说也同样会造成负面的影响。积极来看,舒适区是一种认知模式,它帮助人们维护自我形象,建立心理防御屏障,能够起到一种避风港的作用。其次,舒适区是自我调节器,它帮助人稳定情绪。另外,舒适区决定了人对外界信息的接纳度。而从负面来看,沉溺于"舒适区"的人,会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久而久之,会感到迷茫、无助与不安,甚者还逃不掉“温水煮青蛙”的宿命。
走出“舒适区”不是盲目的跳脱,而是要学会在当前的舒适中做到自律,学会清楚的给自己的能力及资源进行定位。如若在当前的舒适区中,已将个人能力及资源最大化的利用,那就则准方向扩充舒适区。当你的舒适区范围越大,你的眼界、能力、包容性也就随之放大了。恭喜,你成功地战胜了前一段纠结迷茫的你;预祝,你将喜提让你又惊又喜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