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看一些之前学的东西,突然有一种脊背发凉的感觉,怎么学的这些东西好像根本就没理解啊。表面看,很多东西都看了,可实际上根本就没理解,没掌握,真正要践行的时候,还是感觉无从下手。脑海里立马蹦出来一句话:熊瞎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现在丢钱包的人越来越少了,丢手机的人越来越少了,乞讨的人也用二维码了。我们对手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了,已经完全到了离不开的地步。过去手机只是一个打电话的工具,需要联系人了,才打个电话,使用频率非常的低。现在手机是互联网,是交流工具,是钱包,是地图,是理财工具……,它就是一个小的电脑了。
我们已经不需要主动的去获取一些知识了,各种渠道各种信息,铺天盖地,稍不留神,就被这些信息牵引着冲浪去了。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太容易了,而且越学习越容易迷失,越学习发现自己不会的东西越多。以前,信息匮乏的时代,信息的获取没那么容易。记得刚工作的前几年,公司里面是不可以上外网的。只有少数的几个主管才有权限上外网,那个时候能看个新浪新闻就开心的不得了了。更多知识的传承,还是靠师傅带徒弟,靠个人经验的积累,技能、经验的获取还是比较慢的。现在,只要你去百度,你想要的信息、技能,都有路径让你快速学到。
现在,就连几岁的孩子也知道打开手机用Siri去问“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要听个故事”,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只是几句话的事情。这在之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当所有的信息都变得戳手可得的时候,如何筛选和选择信息,就变得很重要了。否则,就像今日头条一样,表面上你在主动获取信息,实际上是有一个看不到的手,在主动帮你筛选信息,只推送你最感兴趣的东西。你以为你看到了全世界,实际上你就是井底那个小青蛙而已。
表面上看,我们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学到了大量的技能,可这些信息都是真正有用的吗?是否都是你需要的呢?另外,经过筛选后,这些知识你是否真正掌握了呢?还是只是你跟人聊天的一个谈资?
每天看似努力的在获取一些东西,实际上就是囫囵吞枣,根本就没有消化和吸收,更不用说沉淀和释放了。真正要践行的时候,还是一脸茫然。典型的过眼不过脑,信息只是从眼前流过而已。与其囫囵吞枣,还不如不看、不知道。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思考。复杂的事情,还要反复思考,甚至深度思考。
所有未经消化吸收的所谓知识,就是熊瞎子腋下的玉米,表面上看你得到了,可是再有新的输入的时候,之前的就又忘记了。人总是迷恋新的东西,新的技能,认为只要了解了,大概知道就够了,可离真正的掌握那还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足够多的践行,刻意的练习,我们只能说这个东西我看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