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寒风萧瑟的傍晚,接到戚总的电话,说是要给我推荐、认识一个人,地点在老市委一招,一个我常听说而没去过的招待所改造的鑫港酒店。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做为一个下属,我没有理由对领导的安排说三道四,服从就是了,但我心里还是为半年前的工作安排耿耿于怀。
我在公司办从秘书到主任,用了三年时间,不巧的是当上主任不到一年,老领导到点退休了,又从上面空降一名郝总。
刚在郝总手下干顺手,郝总又于一年后调走了,又调来戚总,一个身材矮瘦的年轻人。
我在戚总手下还没干到一年,戚总便建议我:不能老浮在上面,是否到下面锻炼一下?想到什么单位自己挑。
这明摆着就是一朝君子一朝臣,说什么是否,实际上就是要换将了,领导这点心思不是明摆着的吗?
半年前在系统的一次专题会上,我遇到了戚总以前单位的办公室主任,他和我是认识了三四年的同行,说话自然如老友般随意,他暗示过我,说他劝过戚总,不要到了新单位急着搞人员调整。那一刻,我还以为这只是一句玩笑,想不到这一天还是来了。
想到自己的工作经历,从基层干到公司办,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没见过?难道还害怕到下面的任何部门?看着年龄甚至比自己小几个月的戚总,年纪轻轻就成了公司一把手,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感觉真是糟糕透顶,我随口来了句:
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可以。
那一刻,我恨不能马上离开公司办这个伤心之地。毕竟和我关系较好的学长,六人中已有二人从办公室主任升到公司副总的位置,而我无疑是遭贬者。
结果我就被调到了离公司总部最远,地处郊区的一个分厂。
没到分厂之前,我只是从公司的各种资料中对其了解个大概,一个人员最多,设备最老,工艺比较复杂的零部件生产分厂之一。到了之后才发现,分厂不光如此,还人员老化,技术落后,产品单一,甚至还有许多人因生产任务不足而待工在家…真是个十足的乱摊子。
我经过半年多的现场了解,总算是理顺了人员、设备、产品、工艺等方面的问题,准备大刀阔斧的实施改进,没想到就接到了戚总的电话,说要介绍给我一个人。
这个人是什么来头?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