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投
二、随笔
01
昨天一位读者说:“壮哥才34岁,就有这么深度的思考和才华,优秀。”
我的回答她时,提到了一个儒家三不朽的概念:“中国人的概念里,虽然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但一定得立功了有巨大的结果了,才能真正证明是才华”
对于立功的追求,本人也未能免俗,所以我虽然读书很多,但我对自己定位很清楚,我没有准备搞学术,搞哲学之类的,我一直就想当一个赚大钱,搞商业的商人。
我对于各种成功学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研究,从初中李阳疯狂英语开始,到曾国藩成功学、帝王之术,目前又到了人类的现代思想领域。
02
三不朽还是可以对应“鬼谷子三才人性绝学”的阳、中、阴三种能量:立功是帅才,立德是将才,立言是慧才。
自秦汉以来,立功都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成王败寇,毕竟拿到结果才是硬道理,“学而优则仕”从他创立“太学”开始,出仕就是立功的方式。
隋唐之后的科举制度,把所有知识分子都拉入同样一个上升通道——科举制度。
只有在宋朝稍微好一些,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明清两代你的思想失败了,你的人身安全都没有办法保证。
立言、立德是胜利者装扮自己的脂粉而已,所以,古代中国几乎就没有纯理论的、脱离实践的思想,这个是与西方最大的不同。
03
在古代一个儒家知识分子,有两个办法可以支撑自己的生命:要么有事业,即立功,要么有原则,即立言立德。
立德,无非是后人与百姓对自己的看法,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从这个角度讲,王安石与商鞅肯定是没有立德的。明朝士大夫立德的方法就是“文死谏”,所以御史一个个像斗鸡一样,廷杖打屁股也不怕。
立言,就是把这个原则用一套语言系统阐述出来,一般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一套治国方略。
儒家的知识分子,其实在立功、立德、立言三者同时都做得不错的只有两个人:王阳明和曾国藩。
如果说把人类的精神境界分为1-9层,那么儒家的整个思想体系,是没有到最顶层的8、9两层的。
道法术器,儒家知识分子一般都在术和器的层面,所以汉武帝才说独尊“儒术”,而不是儒法,也不是儒道。
04
儒家最多到了“法”这个层面,就是孔子说的君子的层面,所谓“君子不器”,但儒家的知识分子从来没有到“道”这个层面。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我的文章里说我不喜欢儒家的原因:儒家的学问顶峰就在于“术”,一种把大多数人当做“器”的术,一种治理士大夫的术。
儒家从来没有到达第8、9层,没有达到“道”的精神境界,历史上做顶层设计的帝王也好,朝代创始人也好,从来没有用儒家的知识体系来为人处世的。
儒家历史上不产生任何帝王,当然除了王莽,他是纯儒家,但王莽意外的篡汉后是一地鸡毛,因为儒家的学问根本就不适合给创业者和帝王学习。
儒家也不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道学家、科学家,人类精神境界的顶级学问,儒家都没有。
古代帝王之学,是法家、道家和兵家,其中道家从第1层到第9层,所有层级都有人。
05
中国的知识分子里几乎没有出现过思想家,因为中国社会自古就有功利性质的传统,秦以后几乎就没有了独立知识分子。
春秋战国像是物理学的爱因斯坦时代,当时受过教育的人都是少数,但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情况。
秦以后中国不出大思想家,是因为中国从封建时代进入了专制时代,思想不自由了。
吴晓波的《历代经济改革得失》提到:秦始皇照李斯法家的“不允许思想”与汉武帝听董仲舒儒家的“只能有一种思想”,本质上都是要“统一思想”。
为什么立功都被认为是三不朽里最重要的?
因为立言与立德对统治者来说非常危险,司马迁的《史记》也只能暗示,只能春秋笔法说自己喜欢陈胜吴广,没有办法光明正大的让逻辑通过文字来可视化、可推理化。
立言被《永乐宝典》、《四库全书》、《四书五经》这样的东西给垄断了。
立德更是如此,怎么能允许老百姓崇拜范蠡和沈万三这样的人呢?士农工商依次排序,有鄙视链
06
中国自古重视“立功”,导致思想家从来就是没有地位的,影响力大了就一概以牛鬼蛇神处理,比如明代的李贽等心学家。
吴晓波的《历代经济改革得失》提到了一个维持大一统的四个基本制度:郡县制、尊儒制、科举制、国有专营制,这四个基本制度直到当代依然有其原型。
但是以互联网、AI、加密货币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出现,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参考《什么是影响下一个30年的底层技术革命》)
互联网时代出现之后,我认为新一代的思想家、独立知识分子会产生于新个体之中,也就是千千万万个灵活就业人员之中。
新的思想会在夹缝中生存,会在禁忌领域里产生,我目前发现的对于我创业最有指导意义的思想就是:保守主义。
这种保守主义思想在中国的道家、兵家都有其雏形,并且与最新的量子力学、复杂系统的学科能够对应得上。
07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产生科学,但是道家的思想光辉日久弥新、闪闪发光。
很多东西无法被科学解释或者没有彻底的科学化,并不代表没有任何意义,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
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分别对应的就是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性脑,也就是《鬼谷子三才人性绝学》里说的帅才、将才、慧才。
阳—本我—本能脑—帅才—天—立功—变易
中—自我—情绪脑—将才—人—立德—简易
阴—超我—理性脑—慧才—地—立言—不易
《在不变中追求万变》这篇文章里,我提到《易经》向来有三易之说,即变易、不易和简易,对应的三不朽就是:立功、立言和立德,仔细去分析万事万物都脱离不了这个东西
卦是《易经》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卦,“兼三才而两之”成卦。
《大秦帝国之纵横》里秦昭襄王说:上古造字王,三横为天地人,一竖为参通天地人者,是为王。
这个王,就是成就一番大业之人,立功之人,是秦皇汉武、是唐宗宋祖、是成吉思汗以及一代天骄,对应现代社会,就是360行,行行出的状元。
08
儒家在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人,我认为他是一个不知道自己是保守主义的古代保守主义者——苏轼。
其实王安石与司马光都是“刺猬式”的思维方式,就是以为自己知道一件很大的事情,然后不惜一切代价的为自己的真理而奋斗。
苏东坡很像富兰克林,是典型的“狐狸式”思维的人,他有原则吗?
好像有,比如反对王安石新法。但是他又不全部反对。
他反对的理由,往往是出于一种朴素的道德直觉。比如,这个老百姓真惨,哦,连欧阳修也反对啊,那我也反对。
苏东坡留下来那么多诗文,你说他的思想是什么,这个真要把学者为难死,真是抽象不出来。
一个知识分子,这是一个很大的悲哀,你对世界到底有没有稳定的、一贯的看法嘛?
孔子那么早的人,就能说: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
但是苏东坡没有。我估计你让他自己总结,他也很茫然。
09
换到当代人的处境里,你就知道,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现代社会,环境变化那么快,一个人如果形成了不可撼动的看世界的原则,这其实很可怕。
有一个词,叫“功能性文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他不是文盲,甚至阅读面还挺大,但是看什么都是印证自己原来的观点的,这叫认知僵化、信息茧房。
苏东坡人生中的两个BUG:高开低走的事业线,一片模糊的价值观。
意识到他的这两个BUG之后,你会突然明白,这反而是苏东坡对我们的价值。
未来,中国去年刚刚迈入人均1万美元GDP的门槛,我们这代人顺利的话,会进入一个分头寻找意义的时代。
10
明摆着的、所有人都认同的意义系统,会变得相对少。
因为追求意义,不是现代科学与理性涵盖的范围。
对于一个人到中年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特别值得警惕的事:越往人生深处走,意义系统崩掉的危险就越大。
苏东坡的一生就像一面镜子,为我们演示了意义崩溃风险极大的一生。
我们一般人在寻找意义的时候,往往都是目标高远。
看不起自己眼下待的地方。但是你发现,苏东坡不一样,他有一种到哪里,就和哪里融合,用“鼠目寸光”的精神寻找意义的能力。
人类学家项飚说过一句话,“意义必须在自己和他人的相处中浮现出来。”
人的意义生命,不是像我们这代人想的是一些远的东西,不是诗和远方,而是近处的人。
这,就是保守主义。
三、时间
无记录
——彭壮202402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