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作者: 流年浅唱 | 来源:发表于2024-01-26 22:33 被阅读0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走进文章灵魂深处,探究小说的主旨。

接下来看看我眼中的孔在鲁镇人心目中的地位。鲁镇人这个称呼涉及到的人很多,有酒客,有酒店掌柜,还有丁举人和小伙计“我”。

首先研读酒客与孔打交道的情形,请默读第4、6段,圈画酒客们的表现以及相对应的孔的反应。酒客故意这样说,一层一层揭孔的伤疤,并以此为乐,其目的就是取笑挖苦孔,让他出丑。甚至不惜戳孔心中的痛楚——一辈子捞不到秀才,嘲笑,鄙视孔读了一辈子书连个秀才也没考中。而孔乙己是无力招架的。

再看掌柜的和孔打交道的情形,圈画出文中描写掌柜的和孔打交道的句子,同时关注孔的表现和反应。我们可以读出在掌柜心中孔的地位远远不如那十九个钱。掌柜的面对被打折腿,苟延残喘活着的熟人,而且还是自己一直以来的熟悉,依然揪住他的痛处,像往日一样随心所欲,没有半点同情,可见掌拒冷酷到麻木不仁。丁举人对同为读书人的孔,不仅不同情,甚豆吊打,打个半死,由此可见丁是瞧不起孔的。甚至连12岁的小伙计,对孔的态度虽有同情,但更多的是冷漠。

由此可见孔在鲁镇人心中的地位太低了,是底层的底层,这里没有人在乎他的感受,甚至无人在乎他的生死。

让我们进一步从鲁镇人的表现去看当时的社会环境,鲁迅所关注的不仅是孔的不幸,他更在意的是人们对孔不幸命运的态度。那些嘲笑他的人也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但他们对同样生活在底层孔的悲惨遭遇不仅没有丝毫同情更可怕的是他们的无动于衷和麻木不仁。他们嘲笑,捉弄不幸的孔,把他作为笑料,表现出令人心寒的凉薄、冷酷、麻木。

谁不愿意生活在温暖的时代,被温柔相待,但对于孔这却是奢望。下面来讨论一下,造成孔悲剧的原因有哪些?先看个人原因,孔有自己可悲的一面,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的信仰是热衷科举。四肢健全,却不愿劳动,可见他好喝懒做。

再看社会原因:科举制度的毒害让孔渐渐从语言,行动上,变成了一个不正常的人。连同酒客,掌柜的,丁举人也对这个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连个秀才都没考中,轻视、取笑,甚至吊打。其实酒客、伙计甚至士农工商的小商人掌柜的都是社会底层的人,但他们却用这种嘲笑的方式把自己和孔划分了阵营,都不自知他们和孔都是社会底层人,可见他们的愚昧麻木。

通过刚刚的分析,我们可知孔的悲剧是诸多因素造成的,最终他活成了时代的弃儿,生活在社会底层。

那么作者借孔乙己这篇小说想表达什么?我们要给合写作背景来分析。

本文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当时新文化运动虽已揭开序幕,但封建复古逆流仍很猖獗,封建教育仍以各种方式渗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很多人还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仍旧愚昧和麻木。对此鲁迅十分愤懑,被拯救青年一代写下了此文。

小说描写了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在嘲谑、侮辱中走向死亡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国民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发出了改造国民精神的“呐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讲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nb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