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清明节,我做了一个采访,题目是《当孩子问死是什么,你如何回答》。
那次,是我30年来,第一次认真去思考,死亡。
当时我在朋友圈留下了这样的文字:
“人们为什么要去扫墓?父亲去世25年了,我从来没给他扫过墓,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墓地在哪儿。家里人为了保护我,对父亲的事几乎只字不提。但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不在这个世界上了,我是希望孩子避讳我的死亡,还是怀念我在生时对她的爱呢?不需要太多,一年有那么一天,她能够来到我的墓前,告诉我,因为我给她的爱,让她拥有了幸福的能力,足矣。”
对于难以启齿的事情,人们总是喜欢逃避。比如性,比如死亡。但是,每个人都将有面对它的一天不是么。《coco》,便是用一部电影的时间告诉了我们,死亡,是什么。
1. 《coco》展示了一个温暖的亡灵世界
我们不喜欢提及“死亡”,几千年的华夏传统告诉我们,“死”,是一个特别不吉利,特别晦气的词。好像从嘴里蹦出这个字,自己就会马上死掉一样。
然而《coco》里面的亡灵世界,是五彩缤纷的,美丽得像童话王国。那里的人甚至比在世的人还要热情奔放,善良勇敢。在那个世界里,也有节日,有音乐,有家庭,有流浪。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已经变成了一堆骨头的肉身而已。
这样长相的人,我们一般称作僵尸,骷髅,或者,鬼。我们会用“阴曹地府”来形容亡灵的世界,这个词的每个比划都透着阴森、恐怖。
我们害怕死去的人再回来,老人说,死人回来,是来勾魂儿的。即便死去的是亲人,谁又愿意被勾走呢。所以我们选择逃避和遗忘。但是我们从未想过,我们忘了他们,他们会怎样呢?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当世界上再没有人记住你的时候,你就会永远消失了。这叫做“Final death”,也就是,死透了。
当看到埃克托的老朋友消失的时候,内心真切的痛了一下。不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都是值得被记住的吧,哪怕一年只有那么一天也是好的。
2. 愿每一个逝去的灵魂都有一个coco
看电影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起父亲。
父亲是在我六岁的时候,一次工厂意外中,去世的。
父亲去世后的前几年,每年过年的时候,我和母亲还会为父亲烧纸,告诉他我们一切都好。
后来有一年,因为环境污染严重,国家禁止了烧纸这项活动。于是我们很积极的响应了号召。虽然过年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偷偷的烧纸,但再也没了我和母亲的身影。
时间久了,烧纸变成了一种形式,而烧纸时的倾诉,也变成了一种尴尬。
这场禁令更像是给了一个放弃这种形式的借口,对于我和母亲来说,也好像是一种解脱。
如果,每次烧纸父亲都能够出现的话,那么,他顶多看到了我15岁的样子。
如果,只有在墓地烧纸他才能出现的话,呵,我在他心里可还是六岁呢。
时间越久,能够想起父亲的次数就越少。不知道他在亡灵的世界里,会不会偶尔身体也会闪一闪黄光,也会因为在世的我不再想起他而痛到倒地。不知道当他想回来看我的时候,会不会因为家中没有一张他的照片而寻路无门呢。
本应是他的coco的我,却差点把他忘的一干二净了。
前两天,参加一个家庭聚会。聚会的名义是“纪念来北京的四十周年”。聚会的发起人是女儿的太姥姥,一个75岁的精致的老太太。
席间,老太太很感触的说:“这40年,我失去了3个人,换来了6个人。谢谢你们的一路陪伴。”
老太太失去的三个人我不清楚都是谁,但我替他们感到高兴,因为他们还被深深的记得。
她是一个合格的coco。
愿每一个逝去的灵魂,都有一个coc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