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理论(一) —— CAP 定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5117013/6bacaea235d25a9c.png)
只能 3 选 2
选项 描述
C(Consistence) 一致性,指数据在多个副本之间能够保持一致的特性(严格的一致性)。
A(Availability) 可用性,指系统提供的服务必须一直处于可用的状态,每次请求都能获取到非错的响应——但是不保证获取的数据为最新数据。
P(Network partitioning 分区容错性,分布式系统在遇到任何网络分区故障的时候,仍然能够对外提供满足一致性和可用性的服务,除非整个网络环境都发生了故障。
CA
满足原子和可用,放弃分区容错。说白了,就是一个整体的应用。
CP
满足原子和分区容错,也就是说,要放弃可用。当系统被分区,为了保证原子性,必须放弃可用性,让服务停用。
AP
满足可用性和分区容错,当出现分区,同时为了保证可用性,必须让节点继续对外服务,这样必然导致失去原子性。
BASE:全称:Basically Available(基本可用),Soft state(软状态),和 Eventually consistent(最终一致性)三个短语的缩写,来自 ebay 的架构师提出。
而在实际工程实践中,最终一致性分为 5 种:
- 因果一致性(Causal consistency)
指的是:如果节点 A 在更新完某个数据后通知了节点 B,那么节点 B 之后对该数据的访问和修改都是基于 A 更新后的值。于此同时,和节点 A 无因果关系的节点 C 的数据访问则没有这样的限制。
- 读己之所写(Read your writes)
这种就很简单了,节点 A 更新一个数据后,它自身总是能访问到自身更新过的最新值,而不会看到旧值。其实也算一种因果一致性。
- 会话一致性(Session consistency)
会话一致性将对系统数据的访问过程框定在了一个会话当中:系统能保证在同一个有效的会话中实现 “读己之所写” 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执行更新操作之后,客户端能够在同一个会话中始终读取到该数据项的最新值。
- 单调读一致性(Monotonic read consistency)
单调读一致性是指如果一个节点从系统中读取出一个数据项的某个值后,那么系统对于该节点后续的任何数据访问都不应该返回更旧的值。
- 单调写一致性(Monotonic write consistency)
指一个系统要能够保证来自同一个节点的写操作被顺序的执行。
然而,在实际的实践中,这 5 种系统往往会结合使用,以构建一个具有最终一致性的分布式系统。实际上,不只是分布式系统使用最终一致性,关系型数据库在某个功能上,也是使用最终一致性的,比如备份,数据库的复制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这个复制过程中,业务读取到的值就是旧的。当然,最终还是达成了数据一致性。这也算是一个最终一致性的经典案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