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也是反映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作证。能在这里欣赏一场音乐会,是情理之中的事,也是难得其中的事。虽然已经过去几天,但印象中的这种艺术高雅和品味,给我打下了很深的烙印。
因为兰考出了个焦裕禄,“焦桐”便成了一种精神坐标,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瞻仰、纪念、祭奠和学习焦裕禄精神。差不多时间同我们一块来焦院学习的队伍里有一支特殊的团队,他们是中国音乐学院的中层干部,9号那天晚上七点,他们利用自己的特长,在学院艺术中心给我们全院上演了一堂音乐饕餮大餐,以音乐会的形式演绎焦裕禄精神,通过传统经典故事创新,用各种民族乐器演绎,把我们带入高雅艺术殿堂,享受了一堂音乐盛典,解渴过瘾,不虚此行。
音乐会的导聆是音乐学院的一位二级女教授,很有儒雅、高雅、文雅气质,一上台就气场满满,非常自信的前提基础是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她报幕面带微笑,语速不紧不慢,讲解每一个节目的音乐背景和知识点,如数家珍。所有的演员要么是他们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要么是他们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一头一尾是器乐合奏,中间是各种民族器乐独奏和声乐演唱,有经典传统曲目,更有围绕焦裕禄精神创作的新曲目,一场酣畅淋漓的音乐会,演奏得轰轰烈烈且简洁干净,没有一点拖泥带水和重复凑数的感觉,让你的思想得到净化,让你的灵魂受到洗礼,让你的情操得以陶冶。
在欣赏音乐会的过程中,我好像不是太专注,似乎在开小差。我在想,为什么中国音乐学院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回来这里学习,为什么有很多乐器出自兰考,我们参观的一个村中家家做乐器,家家致富住上了小洋楼。带着这些问题,直到第二天走进音乐小镇,我才知道了谜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兰考县的木匠用泡桐做成风箱到城里去卖,拉动风箱时“呱嗒呱嗒”的清脆声音,吸引了上海民族乐器厂专家的眼光,兰考泡桐受特殊气候和土壤的影响,木质疏松适中,抗热耐腐能力强,共鸣程度高,透音性能好,是制作民族乐器的上佳材料。于是,1988年,兰考成立第一家乐器加工厂,培养了大批民族乐器工匠,随之,遍地开花,一家又一家民族乐器加工坊应运而生,自然而然,音乐小镇产生。
兰考乐器,享誉全球。据讲解,这里的音乐小镇一期商业街项目已建设完毕,承载着博览展示、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及餐饮住宿等相关功能。二期产业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中,建构民族乐器标准化厂房,构建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销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吃水不忘挖井人,问及当地老百姓,他们特别感谢老书记焦裕禄。一位不知名的老大爷说:“是老书记焦裕禄带领大家栽下的泡桐树,这泡桐树就是老百姓的幸福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现在算是享了他的福了。”朴素的话语,非常感动人心,感恩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一棵树,一个人,一种产业,一种精神,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那天晚上的音乐会和第二天上午的音乐小镇参观,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和思考,焦裕禄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精神永存,于今日更是光彩夺目,永不过时。兰考大地、音乐小镇、音乐村的背后,藏着一位人,他双手叉腰远观,目光炯炯有神,早在六十年前就已经规划好了兰考的宏伟蓝图,而今梦想成真,人们安居乐业,若焦裕禄在天之灵能回来看看现在的兰考人们,真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