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冬至:好好吃呀,好好爱这不老的流年

冬至:好好吃呀,好好爱这不老的流年

作者: 4b2beda060ba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00:00 被阅读14次

    冬至一到,空气里过年的气息就要渐渐浓了。“冬至大如年”嘛。

    冬至饺子夏至面。在北方,冬至当然要吃饺子才应节应景儿。自从知道“冬至不吃饺子冻耳朵”这一说法,为了图个吉利,更为了过节的仪式感,便很热衷地吃饺子。往年冬至这一天,早上自己做煎饺,中午公司食堂会煮速冻水饺,晚上不论回娘家还是去婆婆家,必定还是水饺。

    乡间有俚语,“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即便是一日三饺,做法不同,可荤可素,并不厌烦。

    我喜欢读美食类的书籍和文章。关注的公众号,除了喜欢的作家作者和流量大V,就是美食烘焙类的了。有个前同事生了二娃在家带孩子,自言“最不会做饭”的她,生了俩孩子以后母爱爆棚,知道最重要的是养,让我推荐几个美食的公号,我便把黄小厨,文怡,君之,小羽私厨,美食杰等等一股脑儿地推给了她。

    初秋时,婆婆在一处老院子里种的豆荚收获了,给了我一大包。那东西剥青豆出来,或煮,或剁碎打碎炒菜都很麻烦。整个豆荚煮做零食最是恰当。街头夜市烤串摊上,坐小马扎围住地八仙桌吃烧烤的人,总会点一盘毛豆荚,一份盐水花生,一边喝着沁凉的扎啤,一边剥了吃,旁边的烤串炉子上冒着烟,有点人间烟火的意思,创城的时候就不许出来了。

    恰好,在柏邦妮微博上看到她手书的毛豆荚的煮法,比之前自以为是的加工方法精细了许多,单是“挑两粒的豆荚,剪去两端……”就觉得十分有道理了。把那包豆荚收拾妥当,煮好当茶食。从来不肯吃豆荚的女儿都吃个不停,盆子见底,又问“还有吗”。

    读《有风吹过厨房》,知道出处在这里。

    将毛豆荚洗净了,剪去两头,加盐水和两粒茴香,大火煮开,转中火沸煮十分钟后,立刻滤去汤水,连锅一同浸入冷水中快速冷却。中间不要转小火,也不要反复掀开盖子查看,这样煮出来的豆子已经酥糯,豆荚还是碧绿的颜色。此时倒入糟卤,卤制两三个小时即可。

    写美食的文章,并不是菜谱,却比菜谱更有味道,是文字的耐人寻味,是因为有生活的点滴,有作者的情感,有人物和故事在其中。像煮毛豆荚的方法一类的段落,Kindle上显示被很多人做了标记,显然是起到了菜谱的作用。

    美食类的文章写得好,会使读者心生“收藏起来,哪天一试身手”的念头,或难免咽下口水,发出“好想去吃呀”的心思,蔡澜就干脆写过一本《日本美食地图》。当然作为一个美食家,他写过很多谈美食的文章,手头就有《那些忘不了的人间美味》等,文章短小精悍,读来饶有趣味。他在一篇写早餐的文章里说:热爱生命的人,一定早起,像小鸟一样,他们得到的报酬,是一顿又好吃又丰富的早餐。

    有段时间我热衷晒早餐,即便一个人也会好好吃饭,就觉得自己是那个热爱生命的人,是早起的鸟儿应该有虫吃。这也是积极的生活态度的一种吧。

    除了汪曾祺,我还是陈晓卿的粉丝,在他导演《舌尖上的中国》之前,就是他的忠实读者了。他的那本《至味在人间》,是我所有书评(或读后感)文章里阅读量最高的,因为陈导在微博上做了转发。读《至味在人间》,恨不能立刻买张车票机票按图索骥奔了去,只为——吃。

    呵,这样显得好像很没出息。其实,也没什么。好的影评让人有冲去影院或网上找片源的冲动,好的书评令人有立刻买来一读的念头,好的美食文章,当然要让人——想吃,想去吃,善庖厨者,动手能力强的,大概就想做了。

    一个人,如果连美食都不热爱,除非——有其它热爱的事物。木心刚到美国,租住的房子里一本书也没有,他拜托房东借几本书,声明“除了菜谱和育儿类的,什么都可以。”私下里就以为他大概觉得做菜什么的太麻烦了,应该把有限的生命用于追求自己热爱的艺术。

    真正的美食家没有胖子。好像是蔡澜说过。《有风吹过厨房》作者是位女性,网上看到她的照片,与想象中的样子十分吻合。热爱美食的人,看上去都很温和平顺,本来食物给人的感觉也是这样的温暖的呀。

    开篇的文字就让人喜欢:是食物在料理着我们的人生,人只有吃好了,才能更好地思考,更好地去爱,更好地休息。

    一口气就把这本书读完了,在冬至前夜。

    期间,到厨房把花生米泡上,书里说,“炸花生米之前要在水里浸四个小时以上,这样炸出来的花生米不仅是脆,还会酥。”

    又觉得半个月前吃掉的八只阳澄湖大闸蟹“吃错了”。如果早点看到这本书,应该认真准备蟹料,才对得起一期一会的大闸蟹。“大闸蟹的蟹料,需要米醋加姜米、糖和一点酱油。割料的顺序很有讲究,先切大量姜米,用糖渍一会儿,缓和生姜的辛辣,再加米醋,最后调入少量酱油提味。”好在还有下次。

    前面说了,这并不是一本菜谱书。我更喜欢写食的文字里的人间烟火的气息和人情味儿。

    写茨姑炖肉,如此精致:"好像清贫人家的女子终于寻到疼爱她的好夫婿,贫寒身世皆是前尘,变得隐隐约约了。"

    写家里用餐的规矩,如此传统:"好东西归长辈吃,理所当然。现在有时看到快餐店里长辈自己不舍得吃东西,在一边笑眯眯看着孩子大快朵颐,我认为是不可想象,也不能认同的事情。" 

    写一个女孩子的爱情,为有胃病的男朋友变着花样做猪肚,但还是分手了:“有过这样深入肺腑的情感,知道自己的软肋,也有了铠甲,终究是值得的。”

    ……

    桌上还有一本已拆封但未及阅读的《鱼翅与花椒》,是“关于中国菜的故事,也是一个英国女孩的中国历险记》。

    《有风吹过厨房》,已经让我知道自己何以喜欢美食家们的文章了。日复一日的生活,那些平常的日子里,每天心甘情愿地为家人准备食物的人,“是真正有爱的人,并不是对具体哪一个人的用心,而是懵懂地爱着这日子与这不老的流年。”

    又到冬至,好好吃呀,好好爱这不老的流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冬至:好好吃呀,好好爱这不老的流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qv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