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客户体验。无论多少黑科技,只要体验好,价格合适,用户就更有倾向使用。
17年初,创投圈中最热的话题无疑是共享单车了。短短一年时间,摩拜和ofo脱颖而出成为市场上数一数二的玩家。
截止17年1月,ofo扩张到了全国33+个城市,并且走出国门踏入硅谷伦敦。同时代的摩拜,也打入了全国13+个城市,并且在新加坡等地进行了试点。为何用户喜欢用摩拜?又为何喜欢用ofo?以下文章仅代表Jacktator个人观点。
如何找到什么的共享单车?
这是任何共享单车企业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样是共享单车,同样是解决“单车在哪儿?”,两家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的区别注定了做法的不一样。
看似简单的服务,同是2岁的企业,是哪些细节上的差异造成了今天的市场格局?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今天就从多个角度,扯扯 《技术vs运营,摩拜大战ofo》。
技术驱动打法:GPS定位,扫码解锁,踏板充电
摩拜单车 起源于上海,从官网博客不难看出,这是一家非常注重技术的公司。从摩拜1.0开始,无论是卫星定位,踏板传动充电,无钥匙远程解锁,都让摩拜单车就充满了黑科技。据传,第一代车的造价高达3000元一辆,并且维护性低,维修成本高。
虽然一身黑科技,重达24公斤的单车,以及为发电而采用的轴承传动模式,加重了踏板所需的力量。笔者壮汉,骑了几次一代摩拜单车,2公里左右以及是极限了,换了妹纸真不知道怎么办。
为解决以上问题,新一代的摩拜单车Lite在保留智能锁的前提下,回归了链条设计,而将发电模块换成了车兜下的一块太阳能板。整车重量降到了17kg,整车轻盈漂亮许多。
相比之下,源于北京的ofo爽快得多,没什么幺蛾子。就是一辆自行车,加上密码锁。自行车也不用联网,输入车牌号即可获得密码。虽然用户需要多一步转密码锁的动作,但车子毕竟轻许多。为何反复重复车子重量?后文中会立马提到。
简而言之,无论是设计,还是技术上,摩拜更具科技范儿。
至于“单车在哪儿?”,摩拜采取了典型的“技术主导”的方案:通过GPS定位,让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找到附近哪里有车。
市场驱动打法:你造一辆车,我造10辆,铺满市场
黑科技与否,共享单车都已经深得人心。于是笔者与身边很多朋友进行了调查。无论性别,普遍反映“笨重不好骑”。和妹纸短距离出行时,妹纸经常说“我们还是找ofo吧,摩拜骑不动”。即使在告知“摩拜Lite轻了很多”的情况下,普遍的第一映像仍然是,”摩拜骑不动“。
而另一边,ofo则给人一种“好骑,但是解锁麻烦”的感觉。对比摩拜“扫一扫就骑走”,“输入车牌号,得到密码,解锁骑走”虽然逼格较低,但是麻烦程度任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据传,ofo每辆车的造价约在270元,换句话说,同样成本造一辆摩拜,可以造10辆ofo。 通过低廉低造价,ofo可以大量生产共享单车,并且迅速铺满市场。笔者17年一月走在上海五角场路段,共享单车根本无需寻找,路边黄丫丫的一片都是ofo。同样地段,摩拜虽多,但是大多是一代“情愿走路也骑不动”的重车,使用哪家的服务是显而易见的。
“单车在哪儿?”,ofo采取的是“市场主导”的方案:咱车子够多,无需定位,抬头就能找到。
技术vs市场,孰是孰非?
共享单车的战争现在才刚刚开始,微信及富士康助力膜拜,而华为及中国电信助力ofo。但是笔者以为,科技最终任然需要以人为本,科技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客户体验。无论多少黑科技,只要体验好,价格合适,用户就更有倾向使用。
没错,ofo没有GPS定位。没错,ofo没有扫码自动解锁。没错,ofo没有摩拜的各项黑科技。但是它
- 数量很多,抬头即见,可以以摩拜10倍数量铺市场
- 体验较好,解锁不是太麻烦,但车子骑起来很轻
- 维护容易,简单的设计意味着低成本的维护维修
没有一个产品能一次达到完美。是先实现黑科技,再提升用户体验,还是现铺光市场,再慢慢提高用户体验?战略上,我觉得技术补足简单,改变用户第一映像难。
综上所述,ofo能够在同样一年半时间,推广到更多的城市,绝非偶然。作为技术宅,我更喜欢摩拜的工匠精神,但是作为用户,我更喜欢ofo的便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