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和孩子们一起吃饭。谈到了“家教”这个话题。起因是儿子在吃饭时,碗里都是白米饭,奶奶将土豆烧鸡挪到了儿子跟前。
“奶奶,你别这样,他要吃自己会伸手去夹。”女儿想要阻止奶奶这样做。
“这是他最喜欢吃的,放他跟前让他好夹。你爸爸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我都是这样对待的。”我妈妈还是在用着对我小时候的那个方式。
“这种行为,是奶奶爱晚辈的体现。”我望着女儿打着圆场,也没否定我母亲这样做。
“其实,这种行为除了爱以外,也是一种家教。从奶奶传到爸爸,今天再传到你们。我并没有觉得奶奶这样做有什么不妥,你们重点是要发现,这是一种爱的体现,会影响几代人的爱。”我继续陈述我的观点给孩子们听。
“你爸爸说的很对。家教其实还有一种,记得妈妈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外公做农活回来累了,最喜欢让妈妈做的事,就是给你外公读报纸,到了春节前,你外公也会让我持笔给远在他乡的亲人写信,你外公口述,我写完后,你外公再让我读几遍,看看语句是否通顺,问候是否表达到了没有。妈妈的文笔就是那个时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孩子妈妈也在回忆八零后的儿童经历。
“以后爸爸安排你们做什么家务,都要听话,要去做,别犟嘴。”孩子妈妈是引发自己的经历来告诫孩子们遵从父母的教导,是原则上的问题。
“妈妈讲的童年经历,你们可能无法理解。因为外公时代读书识字的人,可能十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会识字。你外公在用他认为最好的家教,在教育你的妈妈。比如,用同理心来教育,干完农活后很累,听着你妈妈朗诵报纸的声音,外公就很开心,用安排重要的事,让你妈妈持笔写信给几千里以外的亲人,你妈妈当时绝对是充满荣誉和自信,心里想着一定要好好的写信。”我将孩子妈妈的童年经历稍作加工。
“那个年代的代笔写信,比较普遍。不像现在网络通信这么发达。你爸爸每逢节假日都会提醒你们给远在他乡的亲人们打电话,发信息,每年春节还特别录制拜年视频,这个其实和妈妈童年经历的代持笔书信事件,是一样的。每个时代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做一些吃饭礼仪要求,家务劳动要求,读书要求,除了在形式上的不同以外,但是这些要求永远都不会过时。孩子,让你们记住,这就是家教。”孩子妈妈将童年经历的事归纳为家教,我觉得很合适。
家教永远都不会过时。今天孩子妈妈总结的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同样的想法,不一定适用所有家庭。但是每个家庭,一定有他不一样的文化在延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
人类本就是一部进步史,在进步的路上,改变的永远都是客观上行为,这个改变也是来自人为的认知。但是,家教永远都不会过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