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初次写于今年9月,开学季。随后一段时间,在我通过学习——思考——践行这个过程,对“抉择”这个词又有了新的理解后,于是将这篇旧文做了一些修改。
又是一年开学季,对新生而言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充满憧憬与希冀的新开始,然而对于很多老生而言却是一次重要的选择。
很多大三大四学生在考虑他们将何去何从,考研?工作?留学?公务员?听旁人说说,上网看看,问问过来人,然而很多人依旧迷茫、疑惑。
想选择考研,有人说考研没用,就是多上几年学,出来一样要找工作。
想选择工作,有人说学历太低找不到好工作,不如去考研先上几年。
想选择留学,有人说留学没用,以后一样得回国找工作,还浪费那么多钱。
我不会去评论哪个说法对,因为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从而会以此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我想说的是:
选择没有对错,只有值得与不值得。
不要因为你选择了留学,就产生出虚假的优越感,你选择了找份工作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就不如他人,这样不对的。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就算你选择了过小日子,只要生活没有负担,父母安康,妻子贤惠,有着几个知心朋友,这样的生活也很美满,真的,挺好的。
你选择了安逸就不要不甘于平凡,你选择了挑战也就不要贪图享乐,清晰得定位自己,审视自己的能力,选择一个明确的目标再付出努力,不要今天有人说考研好,大家都哄哄哄去考研,明天又有人说学编程好,底薪高,又一群人轰轰轰去学编程,这样不行。
切莫人云亦云,切莫人云亦云,切莫人云亦云。

拿我来说吧,我大学上的是一个和德国有着交换项目的专业,也就是所谓的交换生,三年国内,一年国外。
当时我上这个学院是因为我父亲看在能有出国锻炼的机会才做了选择,后来我在读大一时候和老师还有一些学长学姐了解到德国那边的指定交流学校后,我仔细思考后对那边的学校不是很满意。
大二时,我和我父亲在一次谈话里坦白了我的想法,不出德国了。当时我父亲很生气,首先我的学费很贵,每年是正常本科生的好几倍,我不出的话,学费几近浪费。其次我爸认为我是找借口不学习,荒废时间。
我当时的想法是要考研,考国内研,毕竟我认为把自己的学历提升提升也是没有坏处的,后来我爸一摊手随我自己做主,于是我开始准备考研。
大二那年暑假,我第一次单独跟团出国,去的是日本,当时的感受只有一个: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我感叹着世界之大,而我甚小,之后我在心里便埋下了想要出国闯荡的种子,那个暑假我去了一趟上海,去参加China joy顺便见了在上海的一个哥哥,我的那个哥哥对我出国的意愿表示强烈的支持,从上海回来的路上我也是反复思考了很久,再次下决心:
MD,要出国!
我本来是学院的交换生,只是那边的学校限制性太多,外加德语不如英语普及性高,所以我选择了考托福出国。当时我也在雅思和托福之间犹豫过,最后我选择了托福,原因下边有提及。
接下来就是再次和我爸说明,我爸当时表示特别不耐烦,反感我犹犹豫豫没有决心,谈话很不成功,我最后只放下一句话:
我就要考托福去美国,不会再变了。

从那天起到现在,我一直抱着考托福去美国的决心努力着,期间我遇到过无数的阻碍,最开始报托福班,因为我一直是学德语,英语基础几乎全废,报班测试成绩特别糟糕,那个老师曾建议我选雅思,因为那个相对好考些,我回答她:
我不,就算我明年考不出成绩出不去,那我就再考一年,我必须去美国。
我为什么如此执着?
美国是一个多元化交织的国度,在那里我可以遇到形形色色,不同皮肤不同种族的人,那里是全球经济、科技、文化最为鼎盛的国度,我渴望在那里迎接挑战,改变自己,所以我一定要去美国,天王老子来了也别阻拦不了我。
然而做出选择容易,坚持选择却很难。
考托福真的不容易,我最开始练题目都读不懂,语音语调更是一塌糊涂,很多发音常和德语发音混,那段时间每周上课我都特别压抑。
我甚至多次怀疑自己能否做到,那时我痛苦的想要放弃,受挫到快要坚持不住,我经历了很多很多,但是,庆幸的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我挣扎的走到了现在,从未放弃。
当时和我同期上课的有5个学生,后来有的转学雅思了,有的放弃出国去实习工作了,在结课的那天,只剩我和一个高一小学妹。

再过几个月我就要开始申请学校了,虽然托福成绩还是不理想得继续刷,GMAT也在准备,阻碍依旧如山一般高,但是我却不再迷茫、恐慌,我从未对一件事如此的坚定。
以至于现在和我父亲谈起来我的学习进度我父亲也一直表示支持,因为我父亲也有些朋友的孩子想要出国,选择了考托福,最后因为太难退而求次,甚至放弃,只有我一直在坚持,我很少和父亲说我多么多么的艰难,我只是在做,我只是一步步的往前走,有的人看到了,有的人明白了。
所以,做选择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云亦云,盲目的随大流,如果一件事你自己都不清楚你为什么要做,你何谈坚持?
之前的很多文章里我都提过,人一定要找到内在驱动,找到你的渴望,找到你的信仰,这种力量是绝对不会因外界变化、他人嘲讽嘲笑而被撼动的。

再者,这个社会上还存在着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不知代价为何。
这么多年来,大家都都说着北上广好,有着发展机会,于是一群人蜂拥而至,然而有多少铩羽而归?其很大原因在于他们行动前,做抉择前忘了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能为这个城市付出什么?
不要空抱热血梦,感动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我能熬过那个寒冬不是因为一腔热血,而是因为我有着信仰,有着觉悟,那个寒冬的每一天,在他人还处于沉睡中的时候,我已经起床洗漱去上课。
我依稀记得那年春节,初五,在别人还窝在家里过年的时候我已经拖着行李箱回到空旷的学校。
我放弃了曾经贪适的生活,转而去寻求一条充满着阻碍的求学路。
再比如这段时间我坚持每天5点20早起晨读英语,我放弃了睡懒觉的机会,所以才换来很多练习英语的机会,从而发音方面才能有所改变。
进击的巨人里有这么一句话:
什么都无法舍弃的人,什么都改变不了。
魔兽世界里地狱咆哮也曾问过这么一句话: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就像我之前所说,做出选择不难,坚持选择不易。
难与易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着那个愿意为你的抉择而付出一定代价的决心。
选择没有对错,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选择,不论是平凡的生活还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险途,问清你的内心,你究竟想要什么,明确目标并确定其可行性,随后付出时间和努力,一路前行,当时间足够久,你终将获得回报,这不是“运气”而是“必然”。
末了,借用一个朋友的一句话:一念既出,万山莫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