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是主人公王二当教师了,他的助教老师许由是和他一起玩到大的,三十年交情。通过王二和许由的对话,和校长的对话。多少能够感受到有点特立独行的“猪“的意思。他筹谋已久的出国名额,最后上面还是没有批准。这换做谁都会很难过。那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分别从好友安慰他,他反而和好友吵架,把愤泄到好友身上。然后又通过王二的心理描写“忽然觉得生活很无趣,他好像是西藏的一种酷刑:把人用湿牛皮裹起来,放在太阳下暴晒。等牛皮干硬收缩,就把人箍得乌珠迸出。” 王二经常会由自身得处境联想跳转到另外一个处境,而且作者描写得绘声绘色,然后画面一转又拉回到现实中来。
比如:我看着那试管架,那些试管挺然翘然,引起我的沉思。培养基得气味发臭,叫我闻到南国沼泽的气味,生命得气味也是如是。新生的味道与腐烂的味道相混,加上水的气味……从前有一伙人,从帝都流放到南方荒蛮之地。有一天,其中一位理学大师,要找个地方洗一洗,没找到河边,倒陷进一个臭水塘里来了。他急忙把衣服下摆撩起……” 这段描写貌似无厘头,正是王二愤懑中的胡思乱想,又似乎有某种暗示。接着“有人对我说话,抬头一看……”又回到了现实,把一个认错人教师怼了一顿,骂走了。
似乎这样还是不能平息王二不能出国的愤怒和烦闷。于是作者又写道“我骑上车出了校门,可是不想回家,在街上乱逛……”看是无意识的乱逛,却是找自己的前女友。一切的衔接都很自然。
像王二这样的人遇到这样的事就应该会做这样的事。
现在看王小波的小说先从逻辑构思结构上,描写上去琢磨吧。至于小说想要表达的更深一层的内涵,还是要看看他写的杂文,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他的想法,他的主张。尤其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和《沉默的大多数》。
说起他的杂文,可以看出作者读过很多书,因为他的文章中很多其他作者以及他们写的书和观点,作者都如数家珍。所以王小波能写出这么棒的小说,和他的阅读之广,见解之深是分不开的。他最推崇的哲学家就是罗素。他喜欢墨子,不喜欢孔孟,在他的杂文中都有深入浅出的分析。他的很多思想是我以前没有思考过的,甚至连想都没敢那样想过。但是读了他的《沉默的大多数》我又不得不折服他的观点。就像孔孟之道以前从来没想过有什么问题,圣人说的话有什么问题呢?只能说明我一直是个愚蠢的人,从来也没有自己的思考。总是习惯与接收别人咀嚼过的东西,那又有什么味道呢?
所以不管是写文章还是看别人的文章,都要有自己的思辨,以不断的增加自己智慧为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