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而努力,但常苦闷于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无法可依,高效课堂也就只是流淌在言语间的常用词,总不能落地生根。
最近读过的一篇文章让我大有茅塞顿开之感!作者在文中介绍了“自主合作探究,引导促进激励”打造高效课堂的“六结合”语文教学法。
前者是学生学习方法,是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础,后者是教师教学方法,这不就是师与生的互动,学与教的互助吗?这位有心的老师把我们常提的概念加以概括,起了个如此简洁约而好听的名字“六结合”语文教学法。
通过阅读此文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非常赞同“六结合”语文教学法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高效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有利盾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角、主体。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语文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的语文学习意志,唤醒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体意识,鼓舞学生自主学习。
一、“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法
1.自主性学习
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充分体现语文的个性化学习。
2.合作性学习
又称之为小组学习。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认知、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语文学习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
3.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引导促进激励”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法
1.引导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给予引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方法就是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2.促进
在引导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语文学习效果采取的一种情感唤醒法。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信心,以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深入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
3.激励
在促进的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方法。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
“引导促进激励”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学情实际,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竞争精神和创造精神,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六结合”语文教学法互相渗透
“自主合作探究,引导促进激励”高效课堂的“六结合”语文教学法,前者是前提、基础,为后者的实施起决定性作用。没有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就不会有教师进一步的“引导促进激励”。六个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灵活机动、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要因课制宜,因人制宜。
“六结合”语文学习法,可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参与到学习小组之中去,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实施引导促进激励法,激励学生的语文学习意志,唤醒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体意识,鼓舞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学生之间也可以在合作探究时,取长补短,帮助和引导同伴的思维获得发展,促进同伴认识的提高,激励同伴学习兴趣的提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学中实施了“自主合作探究,引导促进激励”的“六结合”语文教学法,对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我们将在实践与反思中探究前行!
读得---“六结合”语文教学法(西夏合作研究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