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我在外人面前显得很拘谨,大人们说我是一个“老实听话”的孩子。
一次和同龄人有矛盾,被对方从学校一路指桑骂槐的骂回家,全程都没有还嘴。
被一个亲戚听见了告诉我母亲,说我“太老实”,于是母亲就经常教育我不要“不要太老实,要长点心眼。”
母亲还希望我能够像“别人家孩子”一样见到大人要爱说话,要叫人,可是她越说我越不这样做。
可是每次遇到一个我认为比较可怜的长辈时,总是远远的就和他打招呼。这个长辈遇见我母亲就夸我“懂事,爱说话。”
母亲当时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一定很疑惑,但基于她对我的了解,相信我和那种“别人家”的孩子还是有很大差距。
我也逐渐明白“老实”有很多种意思,包括沉默寡言、踏实、顺从,还有好欺负、老好人的含义。
我并不是在所有的场合都“老实”,在学校我参加合唱团,主持元旦晚会,这些时候我都充满热情。
但总的来说,在没有足够安全感的环境里,我就不能“放飞自我”。
小学的一位老师说我“内秀”,这是我迄今为止听过的关于内向性格的最美好的解读。
— 1 —
“内向”究竟指什么呢?
内向原本是一个中性词,但我们现在更多的把它引向了贬义部分:害羞、不善言辞、不合群、敏感、保守。
100年前,荣格写了一本很厚的书《心理类型》,但在使用过程中,被人们简化成“内向和外向”非此即彼的两个方向,看到还有人坚持已经被误传了的理论是一件遗憾的事。
荣格认为内向与外向是两种互为补充的生活态度,内向型个体更关注内部世界的抽象概念和想法,而外向型个体则更为关注外部世界的各种人和事儿。
也就是说,内向的人会把生命力指向内心世界,致力于了解和改变内心,比如老子、庄子;外向的人会把生命力指向外部世界,致力于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比如达尔文。
所以,它和“害羞”不同,害羞是对社会评价的恐惧,内向是指你怎样对刺激做出回应,内向的人受到大量的鼓舞和激励时会有更好的表现。
内向的人处于一个安静低调的环境中时,是他们精力最充足、最具有能力的时候。
而学校、工作的很多规则都是为性格外向的人设计的:
孩子竞选三好学生、班干班要主动争取,成年人晋升管理岗位要表现出领导能力,现在社会环境对外向的人更有利,这样内向者更容易遭遇个人发展困境就容易理解了。
如果想成功,现在的人就最好不要表现自己的内向,而应该成为一个更外向的人。
开个玩笑,即使一个人想内向,但是社会不允许。
对内向和外向的准确描述是“偏内向”和“偏外向”,极端内向或极端外向的人很少。

— 2 —
没有绝对的内向和外向
乐观、自信、阳光、能干、勇敢、有领导力、能言善辩,不仅是外向人的优点,内向的人也具有这些品质。
只是他们分场合展现这些特点,只有在他觉得有足够的安全感,他认为合适的气氛中才会变现上述特质。
如果缺少深入的了解,他们的能力常被低估。
需要“特定的时刻”这个特点让内向的人在竞争环境中处于不利。
所以,很多来访者苦恼于自己的“不被看见”,“不会来事”,甚至成为“局外人”。
但自省、谨慎、深思熟虑这些特点,则不受环境限制。
虽然人们对荣格的“内向、外向”观点非常熟悉,但是对他的另外一个观点却很少有人知道,荣格说:
世界上没有一个绝对内向或者绝对外向的人。有一些处于两者之间的人,被称之为“中向性格者”,我总是认为他们拥有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切。
比如,我小时候那些时而内向,时而外向的表现。
很多人在工作中既喜欢能够深入思考、独立完成工作,又能够领导他人,与新朋友畅谈。
如果你也有这种“非典型”的内向或者外向,你可能也属于“中向性格者。”
— 3 —
内向性格的独立思考
独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法独处始终处于“呼朋唤友”的状态,他就没有办法静下来想一些深刻的事。
世界上主要的宗教:探索者、摩西、耶稣、佛祖、默罕默德……那些去探寻的人们在大自然的旷野中独处、 思索。
在那里,他们突然顿悟然后把这些思想带回到社会中的其他地方。
如果说内向性格的人更优秀,独立思考更深刻,为什么外向性格在社会上显得更“吃得开”呢?
首先,最近的100年,社会从农业经济走向商业经济,人们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环境来到城市定居,工作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人们需要在陌生的环境中快速证明自己,短时间展现能力突然间变得非常重要。
其次,西方文化的影响,像领袖气质和个人魅力这样的品质变得非常重要,而传统文化中的谦让、谨慎、中和、含蓄、内向、忍让、守信、忠孝、尚节、无变通等均在现代环境中受到了挑战。
现在依然有很多家长渴望自己的孩子性格外向吧!
确实有许多人努力改变自己的性格,有的人成功的给人留下了外向的印象,但是他们感觉自己像演员一样在“扮演”某个人,那个人不是“真正”的自己,这让他们不安。
所以,不管你是那种性格,都要先接纳自己,并去培养和发扬自己性格中的优 势,增强自信,依照环境适当调整。
内向性格中的深入思考、承压能力、坚持不懈始终是个人成功的力量源泉。
我们也不应该夸大内向或外向性格的优点,也不该把内向当做不作为的理由。

— 4—
跨越时代的性格优势
积极心理学家Peterson领导的课题组梳理了几乎所有人类重要的文化典籍,整理出具有普世价值的、能被所有文化和时代承认的、又彼此独立的性格优势。
最后,他们总结了6种核心美德和24种性格优势。它们是:
1. 智慧和知识,包括创造性、好奇心、热爱学习、思想开放和洞察力5种性格优势;
2. 勇气,包括诚实、勇敢、坚持、热情4种性格优势;
3. 仁爱,包括善良、爱、社会智慧3种性格优势;
4. 公正,包括正直、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3种性格优势;
5. 节制,包括原谅、谦卑、审慎、自我调节4种性格优势;
6. 精神卓越,包括对美和优点的欣赏、感激、希望、幽默、灵性5种性格优势。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萍谈职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