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皮,在宝鸡这一块,有蒸面皮,有擀面皮。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文革结束后市场渐放开。也就是一九七七年夏季,父亲收缀起旧时的木箍桶,装满醋盐辣的坛坛罐罐,开始了老手艺蒸面皮的摊子。
那年月,虢镇往西这片区,岐山的擀面皮还没有流传过来,就是以蒸面皮为主。那时,人们不叫面皮,叫凉皮。叫凉皮,是因为这小吃,和凉粉一样,在夏秋炎热之季,卖吃几个月,到秋凉后,就撤摊子不卖了!
凉皮,在炎炎夏日,你若燥热难耐,挥汗如雨。蓦然,你发现一处街边荫晾树下,有一凉皮摊。你走过去,一近前,就会闻见熏熏的油辣香、酸醋香和嫩蒜香。你就会看见明明光光、亮亮透透的带着晶玻浅黄的圆型薄面皮,一层层码垛,上百张有一大拃厚。算起来,十张有一厘米厚吧。
你一近前,摊主就问,伙计!你吃凉皮吗?你就会点点头说,啊就给呀(咱)调一碗。摊主一指摊前小桌凳说,啊就坐。那年月人们都是步行疲走。一弯腰卟通坐凳上,就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便就随口说,唉!该(这)敖今个热的很。
摊主这就操作起来。一是先从码垛上撕揭一张面皮出来。放在木桶上的小切板上。二是将面皮叠三折,这便提刀,切成一指宽细条。三是将细条面皮抓起扔大铁勺中,便将油辣熏醋盐水蒜汤一一适量舀大勺中面皮上。再搁一些熟绿波菜增色增嫩。于是便速速一搅拌,使面皮与各调料渗粘匀和。四是摊主一倾斜大勺,将调好的油辣色面皮拨倒在一浅碟中。这便双手笑呵呵递给顾客。待顾客将面皮碟接过来,轻放在摊前小桌上。摊主随将一双筷子就递给顾客。
顾客用筷挑起几股面皮放到唇边,吸溜溜,光滑的皮页就顺顺窜进嘴中。待面皮在口中稍一停留,使皮中的各种香味浓渲整个味觉。这味觉就将味的最爽最欣美感传递给兴奋的最高支点。使人刹那间就尝到了粮食的带给人的极素美享!
吃者随将口中面皮嚼几下,就咕噜咽到腹中。这便凉凉滑滑的面皮,就将沁沁冰冰带进暑热的体内,使人一下子体验了真正凉皮送给燥热人的消暑舒服感!
蒸面皮,她的生成,让人感觉难以置信的奇妙。她不象其它小吃的制作,只是物质形状的物理转换就成了。她是用一种神奇的物质之质深度翻转变化来呈现凤凰涅槃之品。
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往古上千年前或者几千年前,祖先到底是一次某时智慧灵现,还是一次某种机缘偶遇而修得这种绝世美吃。因为她的成品工艺确实不是一般常规食序制作过程。
她是先将小麦精磨成面。这小麦需用当地川塬九个月漫冬久长而成的精麦。这磨成的面也需是舍足麸而留的精粉。
蒸皮人先将面粉加水揉和成稍硬面团。待面团沃醒几小时后。这便在大瓷盆中盛满清水,随将面团放入清水中进行揉搓挤捏。这时面团中的粉质就一股股被洗浮在盆水中。这种面团搓揉要一两个小时,直至面团中粉质全部脱洗尽。只剩下一团软软劲劲的纯筋面团。这个洗脱的粉质,是一种纯纯晶粉。她己不是原来那个面粉。原来那面粉含粉并含筋。而现在,经水洗后,这粉与筋就巧妙脱离。就这个脱粉脱筋的工序,我就是想不来,祖先是怎么智慧发明的?我认为这在世界所有民俗小吃里,其制作工序中,也算最超级智慧的精艺。她未用油炸火烤来改变食物熟性。她就是用神奇的自然水洗脱粉工艺,很环保很卫生很食健很平顺的将面团细粉洗脱下来。再用箩布盘,将面浆舀倒上面自然流平,再用蒸汽锅将其高热蒸熟就行了。待面皮蒸熟拎出锅,待温度一搁凉。这便将面皮一揭,于是一页薄薄软软、光亮透彻的面皮就制成了。这薄软这光亮,正是因为这特殊工艺绝妙操作才能得出。
当然,还有一个特殊绝妙工艺是,当将洗过面水的软塌塌面筋团放在蒸笼里高温蒸一个小时出锅,就会蒸出一盘蓬蓬松松、虚虚发发犹如粗眼海绵状的虚釀面筋。这也算老祖神奇制艺的神奇产品。这面筋的成型,完全突破了一般制食工艺的习惯习性。让一个普通的麦粉,脱胎换骨、出类拔萃而成一个精致尚美的艺术面食。我认为,这就是秦人祖先的伟大致美之处!
当一盘面皮调味适香之际,端给你,你再执筷品赏之时。先看到的是,碟中光光亮亮的是面皮,虚虚空空的是面筋。这一光一虚、一亮一隐,正好印证了这碟精食的虚实互补阴阳调和。当你再执筷品赏之时,你口中尝到的是,面皮的光滑和面筋的蓬松。其味是面皮香溜面筋香浓。待你滑咽下肚,你会感觉熟蒸尚食的入胃顺腹、舒肌养体。你就会直接品尝到或后续体会到这光与虚、亮与隐平衡美食之间的玄妙与惮雅!
这,就是祖先赋予我们秦人子孙的高雅美食一一一
噢,这一碟蒸面皮!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