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乡邻我的村

我的乡邻我的村

作者: 迎春心语 | 来源:发表于2020-12-24 17:00 被阅读0次

    生命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脉络模糊的,你看不清它的起承转合,它就混为一团,让它变成了混沌,流向了远方,离开家乡有二十年了,村里总有那么些人,那么些事让我刻骨铭心。

    (一)孤苦无依的瞎奶

    瞎奶,算起来跟我们家属于一大族,听爸爸讲,我的太爷爷那辈跟瞎奶家太爷的那辈是亲兄弟,在我们当地称“没出五户”为“一房”的,即一族的。

    她,养育了七个儿子没有女儿,住在村西头。

    她,到了暮年一个人住着一间土坯房,是我童年的“避乱所”。

    她的大名我已不得而知,因为在我的记忆中只记得我自己的奶奶喊过她“娥姐”,我的伯父他们喊她“娥伯姆”,我猜想她的名字中估计有个“娥”字。

    从我记事起,瞎奶就大概有七八十岁了,个子很高大,头发苍白,一双眼睛无论白天黑夜都睁着,眼窝深陷,眼白很多,瞳仁灰白,是典型的“睁眼瞎”。印象中,她经常手里拿着一根拐杖静静地坐在门口,有时候打着盹儿,有时候手里拿着簸箕选择着豆子、花生米(用作豆苗、花生种子的农作物一般需要挑选个儿大的)。

    她,耳朵特别灵,无论村里哪位从她门前经过,她都能精准地说出谁是谁,弄得我一度认为她的眼睛不是真瞎。小时候我问我的奶奶:“瞎奶的眼睛是怎么瞎的?”

    奶奶说:“瞎奶本不止这七个儿子,当年闹饥荒的时候还有一儿一女,由于缺吃少穿,那女儿还不到几个月就夭折了,接连儿子大约四五岁了,也弄不清是冻死还是饿死了……就是从那时候起,你瞎奶就经常爱哭,加上得了几次眼疾,久而久之就彻底瞎了……”,“哎,也是造孽啊!若都活着的话同你父亲一般大……”每逢提起这个事儿,奶奶总轻轻的叹口气。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农村早已分田到户,人人都有饱饭吃,可在我的记忆中,瞎奶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只记得她家的米、油是几个儿子轮流供的,每天烧饭做菜是由他的五儿子负担,而五儿子的境遇又是七个儿子里面最差的,约摸快四十岁还未讨老婆。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一个瞎了几十年的老人呵。

    其他几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各管各的去了,照料老母亲的活自然落到老五的身上了。而老五又不是特别成器,经常游手好闲的,自己的日子还过得紧巴巴的,自然也是有这个心而无这个力了!其他几个儿子又是“妻管严”,几兄弟甚至为供养老人而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二)深明大义的父亲

    小时候的我最调皮,经常惹事生非,时常被称为“铁匠娘”的严母追赶着打,而瞎奶那间土坯屋就是我的“避乱所”,每次都能成功躲避妈妈的“教训”,这得益于瞎奶的“骗术”,每次都能听到瞎奶跟妈妈寒暄时温软的话语:“娃儿没来没来……没见着,她那么乖,莫打啦!说说就可以,快莫打了……”

    还有时候,她让我在她的床铺上去睡一觉。记得她的床铺上虽然都是粗灰的棉布床单、缝着补丁的棉被,但都是收拾得妥妥贴贴、平平整整的。瞎奶其实是个极其爱干净的老人,她的屋子收拾的永远一尘不染的。印象深刻的是,好几次去瞎奶那处,就听到瞎奶边哭边数落:“哎,我又不死,死了就干净,想我一辈子儿孙满堂,到了啊!成了人人嫌恶的精怪喔!呜……呜……”。

    瞎奶的遭遇,全村的说辞不一,有的人说瞎奶年轻时嫌贫爱富,待人不公,特别是对待几个儿子有失公允,爱的儿子放屁都是香,宠爱有加;不爱的儿子横竖都看不上眼,不闻不问,落此下场都是自作自受……

    然而,从我记事起,我的父亲和我的伯父就隔三差五的送粮、送油,对待瞎奶像自己的亲娘。有时候我听到父亲跟母亲理论的时说:“哎,你就别啰嗦了,她(瞎奶)那么大年纪了,跟俺娘一般大,也造孽得很,俺们也不能坐视不管,那样良心过不去!这不是还没出“五户”呢么?喊她一声大娘就应该敬她一天……”

    (三)竭忠尽智的伯父

    我伯父当时是我们村队长,他更加对瞎奶孝顺,经常嘘寒问暖,不仅如此,还经常以大哥身份去劝说、疏通瞎奶的几个小儿子,并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要和睦,要好好对待母亲,偶有效益!

    几个叔伯后来也改了很多。伯父还时不时还安排那几个好逸恶劳的叔叔去村里揽活,指点他们生意经,找活路……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比爸爸的宽厚、善良,我更加认同伯父的观念!

    然而,有些事情说不明道不清,那几个堂叔伯们也很不自立,懒惰、愚昧、不思进取已根深蒂固,日子也是混的一年不如一年,一家不如一家。

    可怜的,苦闷、残弱的瞎奶就这样年复一年地熬着,像一盏孤灯,一直熬到了九十多岁!直到2003年还是2004年的一天(具体逝世日期已不记得了),我打电话回家,父亲告诉我,说瞎奶去世了,临走时很凄凉!她对我父亲说好想吃点猪心肺,还有肉丸子,父亲听后特意去买来新鲜的猪肉以及猪心肺,变着花样的煲汤送过去给老人吃,老人泣不成声,泪流满面……

    父亲当时在电话中讲的时候还颇有遗憾与怜惜。见此情景,我连忙安慰他:“爸爸,不要想那么多了,人终究有死去那一天,瞎奶一世凄凉,活了九十多岁也算是寿终正寝,凡事尽心了就好!您们的这种大爱,我们兄妹早已耳濡目染了,我们一定会向您们那样对待伯父和您们,以及对待所有的老人,绝不辜负您们的期望,不跟您们丢脸。

    (四)奋发有为的-利民叔

    利民叔,人称“万元户”。他是我们村最早富起来的一批人里面最年轻的一位了,六十年代生人,中等个子,偏瘦,是一个极有生意头脑的人。他,八几年高考落榜,家里劝说他去复读,他说:“不去,读书也不是唯一的出路,书读了还不是要想路子挣钱养家?复读就能保证一定能考出去?一定能功成名就?”第二天,他就自个儿去学校拿回了行李。

    下学后的利民叔也没闲着,整天手里拿着一本书看,他父亲见了就来气:“你说你啊,让你去学校读,你不去,不去也罢,回来就不要跟我在这“猪八戒戴眼镜---假斯文”……”面对他父亲的喝斥,他充耳不闻,只说:“你别管,你别管,我自有分寸……”弄得他爹逢人便说自己的娃读书读傻了。

    可不曾想,几个月后,利民叔就联系上几个年轻人到村子里来了,说是某某地方的“养蛙大王”,经过实地勘察,选定蛙池后,利民叔带着村里的同龄人开始忙活起来了,“利民牛蛙养殖场”在村东头的几亩水田里落地了!

    几个月后,牛蛙长势不错,一到晚上,“蛙声一片”甚是红火。他敢闯敢拼,谦虚好学,一年时间就牢牢掌握了养蛙经验。到了找销路的时候了,他通过报纸、收音机等讯息,几经周折跑遍全国很多地方,大半年风餐露宿的,终于闯开了一条龙的生意圈,短短几年就富起来了,成为村里最早的“万元户”。

    富起来的利民叔乐善好施,慢慢的,十里八村的人都来取经,他都坦诚传授经验。他老爹私下提醒他要保守,担心这样竞争人多了会挤垮自己的生意的,他每次都说:“你不要管了,我自有分寸……”

    这个“自有分寸”的利民叔当然不甘心就眼前这点成就了,他在九几年的时候又瞄准了“百货批发”!他用手头的存款在集镇上最先开了第一家“超市”,第一次让乡下人体会到了“随意选购”,出门结账,不好包换的快感!这个超市一开,许多传统的小卖部都“关张大吉”,纷纷效仿!

    然而,资历雄厚的利民叔又看准了家电市场,又连开了几家“电器商城”!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现在的利民叔早已不是“万元户”的利民叔了,家里盖起了别墅,城里早已购置了多套电梯房,成了十里八村的企业家!

    富豪的他,不忘本!每年都会带着现金以及生活用品奔走各村,对孤寡老人以及留守儿童广施仁爱之心!是人们心中真正的“万元户”之利国利民的有为企业家!

    (五)美好愿景

    利民叔的故事讲完了,正如一本书上所写: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无论是我那愚孝而宽厚的父亲还是“授人以渔”的伯父,都是蕴藏了善意与大爱!在我们的华夏苍穹之下,我们一起站在平凡的生活之上,有这样的一群人互予清淳,也互予芬芳,互相牵引,也互相濡染,义以生利,利以丰民!我也相信百善孝为先,而后夫妻幸福万年长!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人各有志,不能指望别人同意你的见解与做人做事的道理。毕竟每个人的教育程度、成长环境、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一样。凭良心做事,但求问心无愧。

    如今,在城市包围农村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日趋严重,这是一个重大的难题。但是,我认为最为难的还是人们的思想,思想上若能从根本上改变,多一些真诚,少一些虚伪,多一些勤勉,少一些懒惰,多一些付出,少一些索取,那么整个社会才更加和谐。

    作者简介:姓名:吴迎春,籍贯:湖北红安;现居:深圳市宝安区杭城街道翠湖花园;职业:某集团公司财务主管;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业余文学爱好者,作品初现:百家号、青年作家网、简书、今日头条;爱好:爬山、阅读、写作

    联系方式:13510413907 (微信同号) 邮箱:729263601@qq.co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乡邻我的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wm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