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1《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Day11
书名:《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作者:马克·克雷默,温迪·考尔编译
阅读内容:第六章(P226-245)
阅读主题:写作者应站在忠于读者的立场讲故事
一、三个问题:
1.你如何看待写作者选择职业伦理和人性伦理之间的界限?
写作者应该站在读者的立场,为读者讲述真实的故事,不能因为写作者的存在而改变的故事的走向。
今天我们通过三个故事,来更深入地理解我们昨天讲到的,写作者是要为读者讲故事的人,应该遵循真实的原则和采访的伦理。
2.如何理解写作者应当“背对你的当事人,忠于读者”这句话?
写作者要写出真实故事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伦理,因为写作者要与当事人近距离生活在一起一段时间,但是却不能对当事人的遭遇做任何的改动,否则就有可能使得当事人的生活被偶然因素介入而产生变化,不能如实地表现出当事人的实际状况,所以要背对当事人,不参与他们的生活,只当旁观者,写作者此时最大的目的写出最真实的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所以也就是忠于读者。
3.尾注的作用是什么?
使用尾注也是很多作者使用的方法,更细致地注明信息的来源,可以加深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让读者与调查对象之间,有机会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讲述的过程。
二、五个金句
1.新闻工作者有非常严格的行为准则。它与写一本书或者其他类型的非虚构写作是不同的。
2.叙事性的故事必须要传达实际情况,报道者应尽可能地不要去改变事件的过程。
3.作为一名作者,我的忠诚度是非常复杂的。我感觉要对采访对象、国家、技艺以及家庭忠诚。回到我写的人们并面对他们,倾听他们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4.我尽了我最大的努力去准确地展现它,不去介入,并向读者们解释这个过程。
5.尾注可以让你将传统注脚中的所有材料都包括在这里,又不破坏叙事的进行。我鼓励叙事作者们采用这种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