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是一名乡村的中学教师,从毕业开始就一直从事英语的教学,到现在已经快七年了。两年前她参加了市区学校的招聘考试,但因为招聘对在编人员有限制,所以连面试的机会都没给,就被刷掉了。后来又参加武汉市的招聘,还好被市中心一所学校录取,但因为只是代课老师,没有编制,她不敢冒险,又放弃了那次机会。去年县城的学校也招录老师,但实行名额制,她们学校名额有限,她资历较浅,又没有背景,所以排到她时学校的名额就刚好用完了。
还好,缺乏资历的她,也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时间。她距离市里招考年龄的上限还有十余年的机会。终于今年市里招考政策有所调整,她可以参考了,于是她开始天天加班准备起来。
曾经她是个运气很好的人,毕业后参加县里的农村教室招聘考试,笔试加面试考了个第一名。
但好运气不可能只眷顾她一个人。
由于她考试成绩较好,参加工作就直接带毕业班,后来中考成绩也比较理想,所以在学校也比较受待见。而同期毕业的老师相对就比较不顺利,于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纷纷寻找机会考到了市里,去了自己理想的学校。
在办公室她成了最年轻而又是带毕业班年数最久的人。虽然学校在农村,但她却一直都挺安心工作的。但随着大宝的出生,尤其是二宝出生后,学校离家远的缺点就突显了。
其实,当初我家离学校并不远,但有了孩子后,考虑到教育问题,只好卖了县城旧房买了市区的新房。县城的房子是妻子一个人设计的装修方案,又东奔西跑买材料,联系装修工人,一点点修起来的。那里有她的智慧和汗水,卖完房子的当天,她哭的稀里哗啦。
但为了孩子也只能如此,又为了能兼顾两头,妻子的心开始不安起来,也开始热心各种教师招聘,希望能考到离家近的地方。
接连两次的希望落空,对她自信心的打击挺大,今年准备考试过程中能感觉到她不自觉透出来的紧张。
对于她的考试,我当然支持,但也不禁有些困惑,如果连一个老师都开始选择将自己孩子的教育,托付给离他工作环境很远的其他人时,这是否说明她对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没有信心呢?然后当许多老师因为这种信心的缺失,而选择离开时,那么这个环境是不是会更不好了呢?
我想,是不是一个人只有当她心安下来时,才有可能尽心地工作,作为丈夫,我无理去影响这个大环境,只能默默期待逢考必过的妻子,这次能够一切顺利。
网友评论